白地紫菀
《*辞典》:白地紫菀
拼音注音
Bái Dì Zǐ Wǎn
别名
大火草、牛耳朵火草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白叶不翻、小一支箭、白头翁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钩毛大丁草的根。秋、冬采挖。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。根细长须状,多数。叶基生,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5~12厘米,宽2~4厘米,基部平截,下延,边缘微波状,上面绿色,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;叶柄长2~6厘米。花茎由根基抽出。头状花序单生于顶端;总苞片覆瓦状,多列,外层苞片钻形,向内渐成披针形,均被毛;花白色至粉红色,后变淡红紫色,舌状花雌性,管状花两性,先端5齿裂,稍2唇形。瘦果有喙,冠毛刺毛状。花期2~4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林边、草丛中。
性味
辛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理气化痰,捎积杀虫。治痢疾,胃痛,感冒咳嗽,气喘痰多,消化不良,蛔虫症,扁桃体炎,外用可以止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0.5~1两。外用:研末撒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备注
性味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百里香叶杜鹃
- 色赤杨
- 粪箕笃
- 木通根
- 大黄
- 槲实仁
- 四叶草
- 驴打滚草
- 挪挪果
- 问题特
- 毗黎勒
- 鮸鱼
- 牛角三七
- 白马骨根
- 膜缘木香
- 劲直蒿
- 火炭母草根
- 酢浆草
- 山吴萸果
- 黄连
- 金钱苦叶草
- 五代同堂根
- 丁锅树叶
- 肋柱花
- 欧活血丹
- 须花参
- 小黄皮
- 灯台菜
- 海螺厣
- 二郎剑
- 扶栘木皮
- 毛木耳
- 舒筋草
- 狗脚草根
- 棣棠花
- 羊肝
- 轮叶八宝
- 装饰卷柏
- 醉针茅
- 紫青藤
- 紫鸭跖草
- 肿柄菊叶
- 蜘蛛蜕壳
- 肿足蕨
- 藏青杠
- 醉魂藤
- 鳣鱼肝
- 紫铜矿
- 蜘蛛网
- 重叶莲
- 针筒线
- 雉子筵根
- 鹧鸪脚
- 走马胎叶
- 锥螺厣
- 自消容根
- 藏红花
- 转心莲
- 醉鱼草花
- 纵条肌海葵
- 肿节风
- 自消容
- 蜘蛛果茎叶
- 蟑螂
- 走茎丹参
- 走边疆
- 走马风
- 针刺铁仔
- 针叶火绒草
- 钟乳石
- 钻秆虫
- 锥螺壳
- 锥连栎
- 长毛风毛菊
- 紫金牛根
- 紫金砂
- 紫金血藤
- 紫青藤根
- 茱苓草
- 藏青果
- 蜇虫
- 蜘蛛抱蛋
- 蜘蛛香
- 詹糖香
- 走游草
- 追骨风
- 醉针茅根
- 重唇鱼
- 钟花草
- 钻地风
- 钻石风
- 锥栗果壳
- 长毛柃叶
- 震天雷
- 文竹
- 构皮麻
- 狗脊贯众
- 羊心
- 蜥蜴
- 杂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