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齿剑
《中华本草》:五齿剑
拼音注音
Wǔ Chǐ Jià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栗柄凤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plumbea Christ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25-35cm。根茎直立或稍偏斜,先端被褐色鳞片。叶簇生;柄4棱,长10-20cm,粗1-2mm,连同叶轴为栗色(幼时或为禾秆色),边缘有时呈禾秆色,有光泽,光滑;叶片近一型,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0-25cm,宽10-15cm,一回羽状;羽片通常2对,对生,斜向上,基部羽片有栗色的短柄,通常二至三叉,顶生小羽片线状披针形,长10-15cm,宽8-10m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稍偏斜,两侧的小羽片远短于顶生小羽片,第2对羽片偶为二叉,无柄,不下延,顶生羽片通常与其下1对侧生羽片合生而成三叉,基部多少下延,叶缘有软骨质的边,能育部分全缘,不育部分有锐锯齿。主脉两面均隆起,侧脉明显,单叉或分叉。叶干后草质,灰绿色或上面为棕绿色;无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700m的石灰岩地区疏林下的石隙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蕨贝壳杉烷(pterokaurane) P1、P2、P3、P4,蕨贝壳杉烷P1-2-O-β-D-葡萄糖甙(peterokaurane P1-2-O-β-D-glucoside),对映-2α,14α,15β,16S,17-五羟基贝壳杉烷(ent-2α,14α,15β,16S,17-pentahydroxy-kaurane)和大叶凤尾蕨甙(creticoside)A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止血。主痢疾;跌打损伤;刀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匙叶伽蓝菜
- 乌饭子
- 檫树
- 潺槁树
- 穿鞘花
- 刺山茶果
- 蟾蜍胆
- 茶膏
- 草木王
- 草问荆
- 虫莲
- 翅茎香青
- 刺槐
- 刺蓼
- 蚕豆荚壳
- 娃娃鱼
- 催吐白薇
- 刺莓果
- 藏鮡骨
- 曾青
- 豺皮樟
- 刺盖草
- 垂柳
- 乌鸦肉
- 藏茄
- 橙叶
- 豺皮樟根
- 乌桕
- 刺藜
- 川滇大黄土
- 五味草
- 楮树根
- 丛毛榕根
- 刺糖
- 草乌叶
- 藏山药
- 刺桐花
- 万丈深
- 菜子七
- 虫豆
- 刺针草
- 苍耳子
- 乌骚风
- 垂花香薷
- 草红藤
- 慈竹笋
- 川党参
- 川莓
- 菜蓟
- 尾叶山柑
- 刺山茶根皮
- 翠羽草
- 乌豆根
- 乌鸦
- 尾叶越橘
- 秤砣梨
- 茨黄连
- 乌金草
- 乌鸦胆
- 五叶藤
- 五爪风
- 虫蚁菜
- 娃儿藤
- 蟾皮
- 剪夏罗
- 糙叶水苎麻
- 臭李子
- 乌蛇皮
- 草乌
- 川榛
- 橙黄玉凤花
- 脆蛇
- 刺黄柏
- 乌蛇膏
- 草本水杨梅
- 草蛛
- 午时茶
- 乌贼鱼肉
- 乌鱼刺
- 五色梅根
- 五香草
- 蝉蜕
- 蟾酥
- 潮风草
- 五叶泡
- 刺海松
- 船形乌头
- 匙叶草
- 参条
- 橙子核
- 刺苞南蛇藤叶
- 乌贼鱼腹中墨
- 五倍子苗
- 慈菇
- 椿叶
- 刺果甘草
- 垂丝卫矛果
- 草果
- 乌鸦翅羽
- 侧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