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香藤
《*辞典》:五香藤
拼音注音
Wǔ Xiānɡ Ténɡ
别名
蛇毒药、拔毒散、铁骨散、小红袍、岩青叶(《云南中草药》),黄龙藤、通气香、小血藤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木兰科植物中间近缘五味子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根、茎藤切片,晒干;叶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攀援灌木。主根粗壮,圆柱形。叶互生,亚革质,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,长5~1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钝圆,近全缘或具疏细锯齿。花单性,腋生,1~2朵,苞叶狭三角形,长宽各约1毫米;花被片最外3~5片,小,三角形至近肾形,具缘毛,内5片紫红色,椭圆至卵圆形;雄蕊近球形。浆果,成热时鲜红色。花期夏季。
本植物的茎藤煎汁可熬制鸡血藤膏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石缝或山坡灌丛中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微苦,寒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根及藤:甘辛,平;叶:淡,平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舒筋活血,消肿止痛,治流感,毒蛇、狂犬咬伤,风湿麻木,跌打损伤,月经不调,痈肿疮毒。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根:清热解毒,消肿上痛。预防流脑,流感,治毒蛇咬伤,无名肿毒,外伤出血,骨折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根及藤:舒筋活血,消肿止痛;叶:止血散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6钱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复方
①治毒蛇咬伤,狂犬咬伤,疮毒:五香藤叶适量,捣烂外敷。
②治风湿麻木,跌打损伤,胃痛,月经不凋,脉管炎:五香藤根及茎四至六钱。煎服,或配方泡酒服。
③治外伤出血:五香藤根皮或叶磨粉撒于伤口处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树跌打
- 银叶柳
- 梨叶
- 马蹄草
- 榛蘑
- 百日草
- 牛心果
- 中华石龙尾
- 獭肝
- 河口莲座蕨
- 猪蓼子草
- 滇白药子
- 景天花
- 山黑柳
- 野蘑菇
- 阿尔泰瑞香
- 檵花
- 川乌
- 山漆树
- 秋海棠花
- 柱果木榄叶
- 广东升麻
- 驴蹄
- 鬼羽箭
- 掌裂蟹甲草
- 相思子根
- 蜇虫
- 金钱参
- 贯众
- 栗壳牛肝菌
- 湖瓜草
- 榛子花
- 风箱树
- 哈蟆油
- 枕材
- 铁藤根
- 铁罗伞
- 接骨紫菀
- 白蜡花
- 板蓝根
- 蘘荷子
- 九层风
- 核桃仁
- 海蛤壳
- 大叶菜
- 乌榄根
- 罗浮柿
- 芦竹根
- 矮脚苦蒿
- 黄荆叶
- 破布木
- 东方蝾螈
- 马唐
- 蓝锡莎菊
- 标杆花
- 糯芋
- 红筷子
- 薤叶
- 合掌消
- 西红花
- 环草
- 青叶苎麻根
- 黑沙蒿子
- 蚌兰花
- 皂角刺
- 苍耳囊虫
- 桦革裥菌
- 过江龙
- 铁轴草
- 吊灯笼
- 黄心果
- 黄连
- 山高粱
- 脆蛇
- 鸡油菌
- 香槁树
- 福建柏
- 大荃麻
- 马蝗果
- 狐狸尾
- 牛抄藤
- 狮子尾
- 北沙参
- 山合香
- 红叶木姜子根
- 八仙过海
- 香石藤叶
- 合树菌
- 野亚麻
- 簇生卷耳
- 酸模叶橐吾
- 土党参
- 木鳖子根
- 金爪儿
- 乌桕子
- 云杉球果
- 黎罗根
- 铁箍散
- 罗勒根
- 山麻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