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内金
《中华本草》:鹅内金
拼音注音
é Nèi Jīn
英文名
Membrane of Goose Gizzard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家鹅的砂囊内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储藏:宰鹅时取出砂囊即肫,剖开后剥下内壁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家鹅,体长约60-80cm。嘴扁阔,前额有肉瘤,雄者膨大,黄色或黑褐色。颈长。体躯宽壮,龙骨长,胸部丰满。尾短。羽毛白色或灰色。脚大有蹼,黄色或黑褐色。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水性好,善在水中生活。群性强,性很勇敢,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,常头向前下方伸,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。听觉灵敏,鸣声宏大,又好相应和。以青草、蔬菜、种籽、糠麸等植物 性为食。资源分布:以华东、华南地区饲养较多。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呈碟状或破碎成片块状,厚约1mm,表面黄棕或黄褐色,平滑,无肖泽,边缘略向内卷,边上有齿状短裂纹。质坚而脆。气腥,味微苦。
性味
甘;平;涩
炮制
将鹅杀死后,取出肫,剖开,剥取内衣,洗净,晒干。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健脾消食;涩精止遗;消症化石。主消化不良;泻痢;疳积;遗精遗尿;泌尿系结石;胆结石;症瘕经闭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.5-3g;煎汤,5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鹅内金
拼音注音
é Nèi Jīn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鸭科动物鹅的砂囊内壁。全年均可采收。将鹅杀死后,取出肫,剖开,剥取内衣,洗净,晒干。
形状
干燥的鹅内金,为圆片状或破碎的块片,直径约3厘米,厚约1毫米,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,平滑,无光泽,边缘略向内卷,边上有齿状短裂纹。质坚而脆。气腥。
功能主治
健脾止痢,助消化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研末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雀榕叶
- 荸荠
- 青葙子
- 螲蟷
- 麦门冬
- 黄龙藤叶
- 鸽
- 马鬃
- 铜脚威灵仙
- 芭茅
- 黑塔子叶
- 麦麸草根
- 驱风通
- 石见穿
- 铁扇子
- 青葙花
- 黄颔蛇
- 高山扁枝石松
- 鲨鱼油
- 凹瓦韦
- 黑穗画眉草
- 艾虎脑
- 青杠碗
- 黑及草
- 酸不溜
- 接骨木花
- 苦楝花
- 青蒿露
- 青药
- 鹊豆
- 黑皮青木香
- 散血草
- 萼果香薷
- 青脚莲
- 瓶耳小草
- 青刺尖
- 蝙蝠草
- 青琅玕
- 青皮树
- 麦冬
- 菝葜叶
- 雀舌豆
- 铁皮石斛
- 粉防己
- 牛尾泡
- 蓬莪术
- 十大功劳
- 青通草
- 暗紫贝母
- 麒麟菜
- 赛繁缕
- 通脉丹
- 青蒿
- 麒麟吐珠
- 黑草
- 葛粉
- 黑塔子
- 矮醋栗
- 过山风
- 剪刀股
- 石楠
- 阿尔泰扭藿香
- 铜钱麻黄
- 青叶胆
- 青钱柳
- 薄柱草
- 蛾药
- 绿玉树
- 酸模叶橐吾
- 沙芥
- 铁棒锤
- 满山红
- 大草乌
- 大驳骨
- 黄芽白菜
- 狮子七
- 蒲州豉
- 雉脑
- 都咸子树皮
- 关木通
- 地浆
- 牡荆根
- 碗蕨
- 麻雀脑
- 干檀香
- 罗布麻
- 灯盏细辛
- 千脚虫
- 鮧鱼涎
- 水草乌
- 金钟花
- 海茄子
- 酸叶胶藤
- 饺剪藤
- 紫阳花
- 追风伞
- 蜂斗菜
- 通草
- 山茶根
- 鹅掌楸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