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花草
《中华本草》:丰花草
拼音注音
Fēnɡ Huā Cǎo
别名
假蛇舌草、波利亚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草科植物丰花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rreria stricta (L.f.) G.F.W.Mey.[B.pusilla(Wall.)DC.]采收和储藏:夏。秋季采收(海南省全年均可采)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15-60cm。茎纤细,单一或下部分枝;枝有4棱,棱上被毛。叶对生;近无柄;托叶与叶柄合生,宽而短,顶有数条棕红色长刺毛;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,长2.5-5cm,宽2.5-6m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两面粗糙,干时边缘背卷。球状聚伞花序腋生;无总花梗;小花数朵至多朵;小苞片丝状,长于花萼;萼筒长约1mm,顶部4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;花冠白色,近漏斗形,花冠筒长1.5-2.5mm,里面无毛,顶部4裂,裂片线状长圆形,长不到1mm;雄蕊4,花药心形,伸出。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约2mm,直径1.5mm,先端被柔毛,成熟时从先端向下开裂;种子狭椭圆形,腹面有沟槽,暗褐色。生于空旷草地、山坡或路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空旷草地、山坡或路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脂肪酸(fatty acid),氨基酸(amino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芸香甙(rutin)和槲皮素(quercetin)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活血祛瘀;消肿解毒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痈疽肿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刀灰树
- 大麻叶佩兰
- 天仙子
- 广西十大功劳
- 倒触伞
- 金花蚤草
- 土羌活
- 佛手花
- 大花美人蕉
- 广西狗牙花
- 杠板归
- 白鹅膏
- 麻滓
- 金花茶叶
- 番木瓜
- 金盏草根
- 牯牛卵囊
- 对叶豆
- 倒赤伞
- 玫瑰茄
- 金盏银盘
- 凤眼果根
- 凤眼果壳
- 方解石
- 广西花点草根
- 木姜子
- 猕猴桃枝叶
- 大葫芦
- 浮石
- 冬虫夏草
- 单花芥
- 天星藤
- 扶桑叶
- 柑
- 金老梅叶
- 分枝火绒草
- 扶桑花
- 木竹子
- 蝶兰
- 肉豆蔻
- 凤冠草
- 土马鬃
- 大麻漆
- 定心散
- 狗屎花根
- 弹裂碎米荠
- 大金刀
- 大马蓼
- 对叶油麻根
- 带叶报春花
- 打碗花
- 对叶四块瓦
- 掉毛草
- 大昏头鸡
- 鹅不食草
- 佛甲草
- 铁篱巴果
- 甘草头
- 高原蚤缀
- 金盏菊花
- 光头前胡
- 大风子油
- 大麻疙瘩
- 峨嵋耳蕨
- 鹿筋
- 黄花木
- 黄皮
- 黄草乌
- 大鹅儿肠
- 大黄树
- 黄稔根
- 大黄
- 黄羊肉
- 打箭菊
- 黄藨叶
- 大虎耳草
- 黄花地丁
- 黄花忍冬
- 黄菀
- 大过山龙
- 大铜钱菜
- 对马耳蕨根
- 定经草
- 对马耳蕨
- 黄皮血藤
- 黄芽白菜
- 黄药子
- 大萼鹿角藤
- 大风艾
- 黄花独蒜
- 黄花香薷
- 黄秦艽
- 黄芩子
- 刺糖
- 大驳骨
- 黄精叶钩吻
- 大火草根
- 黄茶根
- 大透骨消
- 抚松乌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