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茶
《中华本草》:五月茶
拼音注音
Wǔ Yuè Chá
别名
五味叶、五味菜、酸味树。
英文名
root or leaf of Bignay chinalaurel
出处
出自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五月茶的根、叶或果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tidesma buniums (L.)Spr.[Stilago bunius L.]采收和储藏:根、叶,全年均可采;果,夏、秋季采收。采后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五月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4-10m。树皮灰褐色,幼枝具明显的皮孔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-10mm,略被柔毛;托叶线形,早落;叶片革质,有光泽,倒卵状长圆形,长6-16cm,宽2-7cm,先端圆形或渐尖,具短尖头,基部渐狭,全缘,两面均无毛,侧脉7-11对,在背面稍凸起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为顶生或侧生的穗状花序,长6-12cm,具少数分枝;雄花花萼杯状,3-4浅裂,内被长柔毛;雄蕊3-4,花盘生于雄蕊之外,不规则分裂或全缘;退化雌蕊棒状;雌花序为总状花序,长5-12cm,生于分枝的顶部;雌花花盘林状,有3-4短裂片,具缘毛;子房无毛,长约为花萼的2倍,花柱3,顶生。核果近球形,深红色,直径约8mm。花期3-4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矩圆形至倒披针状矩圆形,长6-16cm,宽2-6cm,革质,淡棕绿色,两面无毛,有光泽;侧脉7-11对。气微,味涩。核果近球形,深红色,干后呈棕红色或紫红色,长5-6mm,直径约7mm。气微;味苦涩。
化学成分
叶、茎中均含有无羁萜(friedelin),茎中还含三萜类达玛-20,24-二烯-3β醇(dammara-20,24-dien-3β-ol)。全草含多种维生素如硫胺素(thiamine),核黄素(riboflavine),烟酸(nicotinic acid)等。
性味
酸;平
归经
肺;肾经
功能主治
健脾;生津;活血;解毒。主食少泄泻;津伤口渴;跌打损伤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止咳,止渴。洗疮亦可。2.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收敛,止泻,止渴生津,行气活血。治津液少,消化不良,跌打损伤。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叶:解毒,治恶性梅毒。4.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叶:治小儿头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五月茶
拼音注音
Wǔ Yuè Chá
别名
五味叶、酸味树
来源
大戟科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 (L.)Spreng.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南部各省区。
性味
酸,温。
功能主治
收敛,止泻,止咳,生津,行气活血。主治津液缺乏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。外用治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五月茶
拼音注音
Wǔ Yuè Chá
别名
五味叶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五味菜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酸味树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。
出处
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五月茶的根、叶、果。根、叶全年可采;果夏秋采收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10米。树皮灰褐色,幼枝有明显的皮孔。叶革质,有光泽,倒卵状长圆形,长7~14厘米,两面均无毛;侧脉7~11对;叶柄长6~8毫米,略被柔毛.花小,单生,无花瓣,雌雄异株;雄花序为顶生或侧生的穗状花序,具少数分枝,长6~12厘米;萼4浅裂;雄蕊3;雌花序总状,长5~12厘米,生于分枝顶部;花萼绿色,浅杯状:子房1室,花柱3。核果近球形,径约8毫米,红色。干后略扁,具皱纹。花果期夏、秋。
生境分布
生于疏林或密林中。分布广东至云南各地。
性味
酸,平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娈》:"味酸,性平。"
②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"味酸,性温。"
功能主治
生津止渴,活血,解毒。治咳嗽口渴,跌打损伤,疮毒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止咳,止渴。洗疮亦可。"
②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"收敛,止泻,止渴生津,行气活血。治津液少,消化不良,跌打损伤。"
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叶:解毒,治恶性梅毒。"
④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"叶:治小儿头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饭树
- 乌苏里瓦韦
- 五眼果树皮
- 娃娃鱼
- 乌鸦肉
- 五味草
- 五齿剑
- 乌饭子
- 五色梅叶
- 五叶泡
- 乌贼鱼腹中墨
- 五倍子苗
- 乌蛇膏
- 午时茶
- 五色梅根
- 乌贼鱼肉
- 乌鱼刺
- 五香草
- 乌骚风
- 尾叶山柑
- 乌豆根
- 乌鸦
- 五爪风
- 五龙皮
- 尾叶越橘
- 五叶藤
- 娃儿藤
- 乌蛇皮
- 乌金草
- 乌蔹莓
- 五倍子内虫
- 五色梅
- 乌药花
- 乌鱼蛋
- 乌骨麻
- 五指山参
- 乌鸦头
- 五蕊寄生
- 乌泡刺
- 乌蛇胆
- 乌榄根
- 五角叶葡萄
- 乌药
- 五味藤
- 五代同堂
- 乌药子
- 乌藨连
- 五蕊梅
- 五香血藤
- 乌鸦翅羽
- 乌蔹莓五加
- 卫矛
- 五代同堂根
- 五谷虫
- 威灵菊
- 乌药叶
- 五脉绿绒蒿花
- 五气朝阳草
- 五色草
- 委陵菜
- 威灵仙
- 乌灵参
- 五叶木通
- 五叶壁藤
- 五脉山黧豆
- 黄花苜蓿
- 五角枫根
- 微毛柃
- 五凤朝阳草
- 黄背草根
- 乌毛蕨贯众
- 火棘
- 蝈蝈
- 一枝香
- 退血草
- 罗锅底
- 赤楠
- 山小橘
- 白蜡树皮
- 多苞糙苏
- 百灵草
- 偏瓣花根
- 饴糖
- 红叶树
- 猫胡子花
- 美人蕉
- 蝮蛇蜕皮
- 黄荆叶
- 冬瓜
- 香茅根
- 落葵花
- 青活麻
- 篱栏网
- 阴香根
- 猴头菌
- 黄葵
- 湖北地黄
- 醋栗
- 橘核
- 盘龙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