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叶苏铁
《中华本草》:刺叶苏铁
拼音注音
Cì Yè Sū Tiě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苏铁科植物华南苏铁的根或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as rumphii Miq.
原形态
树干圆柱形,高4-8m,稀达15m。上部有残存的叶柄。羽状叶长1-2m,近直展,上部拱弯,叶轴下部通常有短柄;羽状裂片50-80对,对排成2列,长披针状条形或条形,稍弯曲或直,长15-30cm,宽1-1.5cm,革质,绿色,有光泽,两面中脉微凹,或微反曲。雄球花有短梗,椭圆状长圆形,长12-25cm;小孢子叶楔形,长2.5-5cm,密被红色或褐红色绒毛;大孢子叶长20-30cm,羽状分裂,初被绒毛,后渐脱落,柄长,胚珠1-3(稀4-6)。种子扁球形或卵圆形,先端有时微凹,中央微有凸尖,径3-4.5cm。花期5-6月,种于10月成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我国华南各地广为栽培,长江流域有盆栽。资源分布:原产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北部、越南、缅甸、印度及非洲马达加斯加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一系列挥发的醇类、酮类与酯类。
性味
甘;淡;性平
功能主治
平肝祛风;消肿敛疮。主高血压病;风湿痹痛;无名肿毒;皮肤湿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根10-15g;种子6-9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辣椒茎
- 双肾藤
- 扁蕾
- 断节参
- 杉子
- 烟草
- 芦荟花
- 小败火草
- 水田碎米荠
- 镰叶瘤足蕨
- 山枝根
- 芒小米草
- 金鸡尾
- 地柑
- 棱萼母草
- 厚朴
- 狼肉
- 茭白
- 人头七
- 勒鱼
- 美商陆
- 半边藕
- 梧桐子
- 水珠草
- 蛤蟆草
- 野冬菊
- 柠条籽
- 老米酒树
- 山大黄
- 小叶云实
- 榆花
- 大麦
- 土黄连
- 臭茉莉叶
- 春花木
- 漆大姑
- 甘草节
- 红升麻
- 毛轴碎米蕨
- 醉针茅根
- 鹧鸪脚
- 蒟蒻薯叶
- 盐肤木
- 小百部
- 白鹇
- 绿花独活
- 瓜蒌子
- 中华石龙尾
- 防风叶
- 孔公孽
- 桦树液
- 滑叶跌打
- 长盖铁线蕨
- 金刷把
- 崖棕根
- 壁钱幕
- 柄马勃
- 龙胆
- 黄藨叶
- 剑叶耳草
- 杉蔓石松
- 蓬蘽
- 杯苋
- 金橘露
- 石花
- 石上莲
- 酸叶胶藤
- 榔榆叶
- 金箔
- 甘菊花露
- 波罗蜜
- 天目木兰
- 斑茅花
- 枫香树根
- 詹糖香
- 秋海棠
- 密花轮环藤
- 翅卫矛
- 乌鸦头
- 大风子
- 石楠
- 冬菇
- 兖州卷柏
- 林背子
- 土千年健叶
- 山狸子肉
- 木香花
- 饱饭花枝叶
- 对叶油麻叶
- 跌打草
- 玉蜀黍根
- 云南风车子
- 牛奶浆
- 豇豆叶
- 丝棉木
- 小花清风藤
- 稗根苗
- 鳞叶藓
- 京大戟
- 山黄麻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