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鳞鳞毛蕨
《中华本草》:暗鳞鳞毛蕨
拼音注音
àn Lín Lín Máo Jué
英文名
Dark-scale Wood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鳞毛蕨科植物暗鳞鳞毛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opteris cycadina (Franch.et Sav.)C.Chr.[Aspidium cycadinum Franch.et Sav.;D.atrata(Wall.)Chi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叶及杂质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50-60cm。根茎短而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褐棕色、阔披针形大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25-35cm,沉禾秆色,向上连同叶轴密被黑褐色、长钻形鳞片;叶片纸质,披针形或阔披针形,长达30cm,中部宽约15cm,先端急缩狭成尾状渐尖并为羽裂,基部稍变狭,一回羽状;羽片长披针形,中部的长8-12cm,宽1.2-1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浅裂,下部数对羽片渐缩短;中脉羽状,侧脉单一,两面明显。孢子囊群圆形,背生于小脉上部,在中脉两侧排成不整齐的1-2行;囊群盖圆肾形,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500m的山坡林下或溪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,东到台湾、西南达西藏,西北至陕西秦岭地区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、肾、大肠三经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驱虫。主功能性子宫出血;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、驱除蛔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鄂报春
- 葛藟果实
- 知母
- 白云瓜
- 狸尾草
- 地柏
- 小叶黑面叶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大避债蛾
- 藤本夜关门
- 破布木
- 一味药根
- 锦地罗
- 红门兰
- 透骨香根
- 西南山茶
- 榆树
- 白粉蝶
- 山樱桃核
- 对叶林根
- 野丹参
- 催吐萝芙木
- 皱巴坚螺
- 石楠
- 牛扁
- 蒲儿根
- 水晶鱼
- 黄颡鱼颊骨
- 地星
- 石蔓藤
- 下草
- 石上蕉
- 棱萼母草
- 朱砂七
- 筋骨散
- 老虎姜
- 枫香树叶
- 铁浆
- 罗布麻叶
- 小对叶草
- 泽芹
- 白石榴根
- 芦花
- 黄荆
- 聚藻
- 梓菌
- 庐山石韦
- 红钉耙藤
- 罐嘴菜
- 刺蓬花
- 秫米
- 淡秋石
- 青鱼
- 虾蟆肝
- 对虾
- 直杆蓝桉叶
- 棕板
- 戟形石韦
- 鳢鱼
- 布渣叶
- 藁本
- 灰钉
- 紫啸鸫
- 鸭胆
- 榕树
- 红皮
- 牿岭勾儿茶
- 倒挂金钩
- 糙叶千里光
- 大一面锣
- 海南三七
- 蓝锡莎菊
- 三花枪刀药
- 牯牛卵囊
- 川山橙果
- 菰
- 钗子股
- 熊掌
- 蝗虫
- 老来青
- 大树皮
- 三叶茶
- 木槿
- 锡
- 野饭豆
- 凤凰木
- 番石榴子
- 豹子眼睛花
- 猫儿屎
- 刺葡萄
- 黄珠子草
- 朱砂藤
- 土羌活
- 球核荚蒾
- 大苞叶千斤拔
- 蝇子草
- 枪刀菜根
- 桑芽茶
- 剪夏萝
- 戴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