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墙风
《中华本草》:过墙风
拼音注音
Guò Qiánɡ Fēnɡ
别名
臭茉莉、臭牡丹、大枫叶、臭黄根、鬼点火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尖齿臭茉莉带根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rndendrum lindleyi Decne. Ex Pla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尖齿臭茉莉 灌木,高0.5-3m。幼枝近四棱形,老枝近圆形,被短柔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2-11cm,被短柔毛;叶片纸质,宽卵形或心形,两面均被短柔毛,基部叶脉有数个盘状腺体,叶缘具不规则锯齿或波状齿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花密集;苞片多数,披针形,长2.5-4cm,被短柔毛、腺点及少数盘状体;花萼钟状,长1-1.5cm,亦密被柔毛和少数盘状腺体,萼齿5裂,线状披针形,长4-10mm;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,花冠管长2-3cm,裂片5,倒卵形,长5-7mm;雄蕊4,与花柱均伸出花冠外;花柱长于雄蕊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5-6mm,熟时蓝黑色,由紫红色增大的宿萼所包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m以下的山坡、路边、沟边或杂木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短段,长3-5cm,直径0.5-2.5cm,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,有白色点状皮孔及细皱纹。质坚实,断面黄白色,具不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。嗅之有不愉快感,味微甘、微苦。 以段块大小均匀、质坚实、不带地上茎者为佳。
性味
苦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偏头痛;白带;子宫脱垂;湿疹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鲜黄连
- 陈芥菜卤汁
- 齿叶草
- 覆盆子根
- 牡荆根
- 多蕊蛇菰
- 短瓣女娄菜
- 艾叶
- 篦子三尖杉
- 麻叶荨麻
- 黄麻根
- 矮脚苦蒿
- 苏木蓝
- 大山玄参
- 松根
- 鼠皮
- 浆水
- 鸡翎草
- 庵 (艹闾)子
- 黑塔子
- 薤白
- 雄黄豆
- 绿包藤
- 鬼灯笼根
- 白杨枝
- 揉白叶
- 钝齿铃子香
- 节节草
- 猪肺
- 小叶莲
- 牛嗓管
- 刷把草
- 到老嫩
- 弹裂碎米荠
- 泡泡草
- 翻白叶
- 鸡树条果
- 变蛋
- 柞木叶
- 菱叶山蚂蝗
- 百解藤
- 蜂胶
- 黑骨走马
- 粉苞苣
- 陀罗紫菀
- 紫萁苗
- 华东瓶蕨
- 牛角三七
- 番红花
- 野葡萄藤
- 石彭子
- 绵毛马兜铃
- 重叶莲
- 新疆一支蒿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柳絮
- 萝藦子
- 声色草
- 胡麻花
- 树五加
- 牡蒿根
- 地蔷薇
- 乌蔹莓五加
- 蚌壳草根
- 麂肉
- 柱果木榄叶
- 獭肝
- 牛心果
- 贯众
- 山甘草
- 脉果漆
- 苹
- 麒麟尾
- 枇杷叶露
- 黑络丸菌
- 毛枝卷柏
- 分枝火绒草
- 长前胡
- 叶下花
- 黄鼬
- 蜡梅花
- 苦地丁
- 短萼蜂斗草
- 走马芹
- 薜荔果
- 黄连花
- 鱼尾葵叶
- 短柄南蛇藤果
- 老鸦胆根
- 鸡屎白
- 藕
- 栗子
- 鸊鷉
- 青蒿露
- 香蕈
- 三对叶丹参
- 狭叶败酱
- 苹果叶
- 小万年草
- 蒲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