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墙风
《中华本草》:过墙风
拼音注音
Guò Qiánɡ Fēnɡ
别名
臭茉莉、臭牡丹、大枫叶、臭黄根、鬼点火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尖齿臭茉莉带根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rndendrum lindleyi Decne. Ex Pla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尖齿臭茉莉 灌木,高0.5-3m。幼枝近四棱形,老枝近圆形,被短柔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2-11cm,被短柔毛;叶片纸质,宽卵形或心形,两面均被短柔毛,基部叶脉有数个盘状腺体,叶缘具不规则锯齿或波状齿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花密集;苞片多数,披针形,长2.5-4cm,被短柔毛、腺点及少数盘状体;花萼钟状,长1-1.5cm,亦密被柔毛和少数盘状腺体,萼齿5裂,线状披针形,长4-10mm;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,花冠管长2-3cm,裂片5,倒卵形,长5-7mm;雄蕊4,与花柱均伸出花冠外;花柱长于雄蕊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5-6mm,熟时蓝黑色,由紫红色增大的宿萼所包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m以下的山坡、路边、沟边或杂木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短段,长3-5cm,直径0.5-2.5cm,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,有白色点状皮孔及细皱纹。质坚实,断面黄白色,具不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。嗅之有不愉快感,味微甘、微苦。 以段块大小均匀、质坚实、不带地上茎者为佳。
性味
苦;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偏头痛;白带;子宫脱垂;湿疹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兔肉
- 小黄皮
- 鸡尾木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西南鹅掌柴
- 小叶密花远志
- 鹅脚板根
- 血见愁
- 西藏野樱桃
- 鸡屎树
- 鸡树条果
- 艾纳香
- 西藏鸡爪草
- 象皮木
- 光背杜鹃
- 光风轮菜
- 矮子常山
- 枇杷芋
- 桑柴灰
- 杜父鱼
- 毒根斑鸠菊
- 蜣螂
- 灯盏细辛
- 矩圆石韦
- 土一枝蒿
- 杜松
- 土木香
- 兔血
- 唐古特报春
- 椴叶独活
- 土沙参
- 滴血根
- 台湾三颗针
- 台蘑
- 断线蕨
- 断节参
- 三块瓦
- 灯台菜
- 灯笼婆婆纳
- 野茄树
- 土党参
- 土密树
- 兔肝
- 台湾牛奶菜
- 杜鹃兰
- 灯台莲
- 灯笼果
- 偷筋草
- 断板龟
- 毒芹
- 滇藁本
- 灯心草根
- 独叶一枝枪
- 茶油
- 吐铁
- 土沉香
- 滇白芷
- 唐古特青兰苗
- 土丁桂
- 杜松实
- 滇崖爬藤
- 滇杠柳
- 滇茵陈
- 滇车前
- 灯心草
- 野苎麻
- 台湾千金藤
- 同形鳞毛蕨
- 唐古特青兰
- 土人参
- 春不见
- 土当归
- 滇鸡骨常山
- 滴水珠
- 灯台树
- 小过江龙
- 耧斗菜
- 台湾榕
- 唐松草
- 土常山
- 淡味当药
- 滇常山
- 灯笼泡
- 黄山药
- 兔儿风
- 断血流
- 土玉桂
- 滇丁香
- 滇瑞香
- 滇缅古柯
- 滇高良姜
- 兴安升麻
- 南烛
- 台湾肺形草
- 五爪龙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土丹参
- 土大黄
- 土桂皮
- 毒芹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