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冠参
《中华本草》:鸡冠参
拼音注音
Jī Guān Shēn
别名
露水草、鸡心贝母、假苍山贝、钗蛋贝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蓝耳草的根或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anotis yaga(Lour.)Roem.et Schult.[Tradescantia yaga Lour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anotis yaga(Lour.)Roem.et Schult.[Tradescantia yaga Lour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蓝耳草,多年生直立或披散小草本,高可达30cm。植株常被白色疏长绵毛,或有时近无毛。,有多数须根。叶互生;叶片披针形,狭长圆形或近线形,基生叶较大,长3根。叶互生;叶片披针形,狭长圆形或近线形,基生叶较大,长3-8cm,宽5-12mm,茎生叶较小,先端渐尖或略钝,基部下延,两面被稀疏短绵毛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;总苞片与呆相似,长2-5cm;苞片镰刀状长圆形,长5-10mm,边缘具毛;萼片3,披针形,基部连合,长约5mm,背面被白色绵毛;花天蓝色,花瓣3,匙状长圆形,两端分离,中部合生成筒,长5-8mm;雄蕊6,全育,花丝上部密被淡蓝色绵毛;子房长圆形,先端被硬毛,3室,花柱线形,长约7mm,先端稍膨大。蒴果倒卵状三棱形,先端被细长硬毛,每室有种子1-2颗。种子表面有网纹和窝孔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700m的山坡、草地及疏林下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蓝耳草甾酮(commisterone),甲壳甾酮(crustecdysone)的立体异构体。叶和茎含有蜕皮甾酮(ecdysterone)。[br]全草中分得结晶性化合物红苋甾酮(rubrosterone),具有甾类本胆烷骨架(etiocholane sdeletone),分子式C19H26O5,熔点248-251℃。
药理作用
抗突变化和用,从露水叶中分离出的蜕皮甾酮在鼠伤寒沙门菌TA1535和TA1537试可减少两种诱突变剂亚硝酸钠和盐阿的平所诱导的逆变带数目。茎和叶的粗提取物也有抗突变作用。
性味
味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湿;舒筋络;利尿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水肿;中耳炎;湿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刀灰树
- 巴掌草
- 鸡蹼
- 打箭菊
- 萆薢
- 云南莲座蕨
- 千里马
- 罗锅底
- 金丝猴
- 山小橘
- 旱芹
- 丝瓜藤
- 岩泽兰
- 百舌鸟
- 粗榧枝叶
- 槐白皮
- 堇宝莲叶
- 风花菜
- 杉木根
- 紫金莲
- 石山花椒
- 赤茯苓
- 冬瓜
- 双飞蝴蝶
- 虎皮草
- 一皮草
- 红毛五加皮
- 翻背白草
- 臭常山
- 羊屎条根
- 小报春
- 棕叶狗尾草
- 寒水石
- 和筋草
- 月季花
- 蛟龙木
- 蒙古山萝卜
- 瓠子
- 小三棵针
- 清香桂
- 榛蘑
- 牛蹄甲
- 黄葛树
- 水鳖蕨
- 邪蒿
- 羊耳蒜
- 砖子苗
- 孔雀尾
- 毛叶黄杞
- 馒头蟹
- 偏花黄芩
- 山核桃皮
- 云豹骨
- 野兔脑
- 凤仙透骨草
- 腺毛金星蕨
- 小叶鹅掌柴
- 鹊豆
- 钗子股
- 四棱杆
- 五灵脂
- 小通草叶
- 栝楼皮
- 接骨木
- 苦竹叶
- 海松子
- 七叶一把伞
- 红娘子
- 山大颜
- 柘树果实
- 烂茶叶
- 球花党参
- 蚌花
- 飞天蜈蚣
- 和合草
- 蕨
- 勒马回
- 蛮刀背
- 王孙
- 饴糖
- 蜗牛壳
- 仙顶梨
- 骆驼毛
- 淡秋石
- 山白菊
- 通花根
- 鸡枞
- 七里香
- 密陀僧
- 驱虫斑鸠菊
- 太平莓
- 豪猪肉
- 鲤鱼
- 砂仁壳
- 蠵龟筒
- 水黄
- 旱前胡
- 石柑子
- 桉叶
- 青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