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虎姜
《*辞典》:老虎姜
拼音注音
Láo Hǔ Jiānɡ
别名
白药子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盘龙七、算盘七,鸡头参、山姜《陕西中草药》),惹涅(藏名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的根茎。春、秋挖取根茎。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卷叶黄精,又名:轮叶黄精。
多年生草本,高80~150厘米。根茎肥大,成不规则的结节块状,形似生姜,茎痕明显,呈圆盘状。茎圆柱形,具条棱,梢弯曲。叶3~8片轮生,线状披针形,长7.5~12厘米,先端卷曲,下面有粉。花小,白色、绿色或带紫色,每一总花梗着生1~4花,轮生;苞片披针形,白色,膜质;花被筒状,先端6裂,裂口有乳突状短柔毛;雄蕊生花被筒中部以上,花丝有缘毛;花柱长等于子房。浆果球形,熟时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林缘。分布宁夏、西藏、新疆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及东北等地。山东等地亦有栽培。
性味
甘辛,平。
①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甘微辛,性温,有小毒。"
②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:"辛,平。"
③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性平,味甘。"
功能主治
润肺养阴,健脾益气,祛痰止血,消肿解毒。治虚痨咳嗽,头昏,食少,遗精,盗汗,崩漏带下,产后体亏,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,咽喉肿痛,疮肿,瘰疬。
①《陕西中草药》:"补脾润肺,滋阴补肾,行气活血,收敛止血,拔毒杀菌。治脾虚少食,肺虚咳嗽,头昏体痛,遗精盗汗,崩漏白带,疮疖初起,瘰疬。"
②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:"祛痰止血,消肿解毒。治咳嗽吐血,鼻出血,外伤出血,咽喉肿痛,疮疡肿毒。"
③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补益脾胃,润肺生津。治诸虚不足,虚痨咳嗽,筋骨痿软。"
④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补肾益肺,益气滋阴。治产后气血虚弱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;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或水磨汁涂。
备注
本品根茎,亦作黄精使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广西莲座蕨
- 杨梅树
- 猪毛七
- 云南山梅花
- 皱巴坚螺
- 鬣羚角
- 红毛野海棠
- 厚皮香
- 犀角
- 桂枝
- 青棉花藤叶
- 百解马兜铃
- 豨莶果
- 断线蕨
- 石蟹
- 铁脚草
- 海岛苎麻叶
- 伯乐树
- 单花金丝桃
- 苦壶卢蔓
- 花被单
- 两面刺
- 龙珠果
- 象牙参
- 母猪草
- 野慈姑
- 油桐
- 象肉
- 蓬蘽
- 枝儿条
- 鸳鸯
- 甘蓝
- 卵叶水芹
- 鬼点灯
- 畲山羊奶子
- 叶上果根
- 地红子根
- 蜈蚣萍
- 全叶青兰
- 玄精石
- 野花椒根
- 桑沥
- 楮实
- 高粱泡
- 支柱蓼
- 桑鳸
- 莎草
- 毛脉南蛇藤
- 钉耙七
- 宜昌楼梯草
- 黄麻子
- 云实蛀虫
- 南瓜根
- 冷地卫矛
- 豆豉姜
- 柠檬桉果
- 野兔脑
- 野高粱
- 鳍蓟
- 乳腐
- 郁李仁
- 走游草
- 片姜黄
- 红花雪莲花
- 白金果榄
- 秃疮花
- 黄栌枝叶
- 漂摇豆
- 小通草叶
- 蒟蒻薯叶
- 鹅腿骨
- 冥楂
- 栾犀
- 黑心姜
- 白花映山红
- 罗布麻叶
- 灯笼泡
- 大画眉草
- 朱砂莲
- 云苔草
- 毛蕊花
- 地刷子
- 半枫荷根
- 救必应
- 匙羹藤
- 蜗牛壳
- 还亮草
- 螺蛳
- 大黄
- 骆驼脂
- 破牛膝
- 花椒叶
- 白沙糖
- 驴头
- 三果木皮
- 禹粮土
- 辣木通
- 灵香草
- 华西小石积
- 原蚕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