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葵子
《中华本草》:龙葵子
拼音注音
Lónɡ Kuí Zǐ
英文名
Fruit of Black Nightshade
出处
出自《药性论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龙葵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num nigrum L.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约25-100cm。茎直立,有棱角或不明显,近无毛或稀被细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卵形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并下延至叶柄,通常长2.5-10cm,宽1.5-5.5cm,全缘或具不规则波状粗锯齿,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。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,由3-6(-10)朵花组成;花梗长,5深裂,裂片卵圆形,长约2mm,雄蕊5,着生花冠筒口,花丝分离,花药黄色,顶孔向内;雌蕊1,球形,子房2室,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,柱头圆形。浆果球形,有光泽,直径约8mm,成熟时黑色;种子多数扁圆形。花、果期9-10月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化痰止咳。主咽喉肿痛;疔疮;咳嗽痰喘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煎水含漱或捣敷。内服:煎汤,6-9g;或浸酒。
各家论述
1.《药性论》:明目。2.《唐本草》:疗疔疮。3.《本草阁经》:治风,益男子元气,妇人败血。4.《本经逢原》:善能续筋,消疔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龙葵子
拼音注音
Lónɡ Kuí Zǐ
出处
《药性论》
来源
为茄科植物龙葵的种子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油2%。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、硬脂酸、油酸、亚油酸,并含少量甾醇。
性味
《本草图经》:"味甘,性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急性扁桃体炎,疔疮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明目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疗疔疮。"
③《本草图经》:"治风,益男子元气,妇人败血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善能续筋,消疔肿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煎水含漱或捣敷。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
复方
治急性扁桃体炎:龙葵子三钱,煎汤含漱,吐出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驴肉
- 骡宝
- 莲子草
- 龙船乌泡
- 蝼蛄虾
- 墨七
- 木天蓼根
- 量天尺
- 鳞衣草
- 落新妇根
- 蓝桉根皮
- 龙老根
- 龙脑香子
- 辽东鳞毛蕨
- 木半夏根
- 木棉
- 驴蹄草
- 鬣羚角
- 芦叶
- 鲤鱼脂
- 芦竹根
- 鲮鲤
- 龙牙草根
- 墨
- 路边草
- 密花树
- 镰片假毛蕨
- 镰羽贯众
- 栗花
- 澜江百合
- 牧马豆
- 米伞花
- 美商陆叶
- 脉果漆
- 毛勾儿茶
- 穞豆
- 天荞麦根
- 老虎耳
- 菱蒂
- 龙牙楤木
- 辣蓼
- 驴骨
- 芦茎
- 芦荟根
- 鳢鱼血
- 落地荷花
- 密纹薄芝
- 雷公连
- 鲢鱼
- 鲤鱼肠
- 莲叶橐吾
- 落花生枝叶
- 蓝萼香茶菜
- 蓼螺
- 龙骨
- 辣椒
- 明萼草
- 木姜子茎
- 驴毛
- 龙利叶花
- 落花生油
- 龙眼叶
- 蓝花扁竹
- 裂蹄
- 辣根草
- 老虎姜
- 老鹳草
- 芦根
- 蓝桉
- 龙眼核
- 蓝花龙胆
- 龙船花
- 冥楂
- 密蒙花
- 辣姜子
- 连蕊茶
- 骆驼肉
- 鲤鱼皮
- 荔枝壳
- 莱菔
- 莲房
- 萝卜防己
- 蓝圆鲹
- 蓝花绿绒蒿
- 裂序楼梯草
- 慕荷
- 连香树果
- 木姜子根
- 骆驼毛
- 菱茎
- 鹿靥
- 蒌叶
- 辽东栎壳斗
- 木姜子叶
- 驴乳
- 老蛇头
- 老鸦嘴
- 驴阴茎
- 老鸦花藤
- 莨菪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