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浆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浆
拼音注音
Tiě Jiānɡ
英文名
Iron-plasm, Iron solution (This solution is made of soaked iron in water after gather rust).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生铁浸于水中生锈后所成的一种溶液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混悬液;淡棕褐色,液面常浮有黄褐色物质。铁锈气,味淡。以色黄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主要成分为氧化铁。
性味
甘;涩;平;无毒
鉴别
取本品约1ml,加稀盐酸2ml,振摇,使溶解,滤过,滤液显铁盐的各种反应。取本品约0.5g,加稀盐酸约2ml,振摇,静置。取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试验:①取上清液,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2滴,即生成深蓝色沉淀;分离,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,但加氢氧化钠试液,即分解成棕色沉淀。(检查铁盐)②取上清液,滴加硫氰酸铵试液,即显血红色。(检查铁盐)
归经
心;肝;肺经
功能主治
镇心定痫;解毒敛疮。主癫痫狂乱;疔疮肿毒;漆疮;脱肛
用法用量
内服:煮沸后温饮。外用:洗涤或涂敷。
复方
①治一切疔肿:铁浆,每饮一升。(《千金方》)②治发背:饮铁浆二升,取利。(《千金方》)③治时气病,骨气热,生疱疮、豌豆疮:饮铁浆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④治漆疮:铁浆洗之,随手瘥,频为之。(《救急方》)⑤治蛇皮恶疮:铁浆频涂之。(《谈野翁试验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解诸毒入腹,服之。亦镇心,主癫癎,发热急黄狂走。人为蛇、犬、虎、狼、毒刺恶虫等啮,服之,毒不入内。2.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镇心神,明眼目。3.《本草汇言》:解疔毒疮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铁浆
拼音注音
Tiě Jiānɡ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生铁浸于水中生锈后所成的一种溶液。
制法
《本草拾遗》:"铁浆,取诸铁于器中,以水浸之云。"
性味
甘涩,平。
①《品汇精要》:"味微咸,性寒,有小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威寒,无毒。"
③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味甘涩,性平,无毒。"
归经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心、肺二经。"
功能主治
镇心定痫,解毒敛疮。治癫痫狂乱,疔疮肿毒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解诸毒入腹,服之。亦镇心,主癫痫,发热急黄狂走。人为蛇、犬、虎、狼、毒刺恶虫等啮,服之,毒不入内。"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镇心神,明眼目。"
③《本草汇言》:"解疔毒疮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沸后温饮。外用:洗涤或涂敷。
复方
①治一切疔肿:铁浆,每饮一升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发背:饮铁浆二升,取利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时气病,骨中热,生疱疮,豌豆疮:饮铁浆差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④治漆疮:铁浆洗之,随手差,频为之。(《救急方》)
⑤治蛇皮恶疮:铁浆频涂之。(《谈野翁试验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叶薯
- 豪猪毛刺
- 肾果小扁豆
- 豆蔻
- 倒爪草
- 短叶蹄盖蕨
- 凤尾蕉叶
- 梁王茶
- 滇高良姜
- 细叶卷柏
- 蛾眉石凤丹
- 鹅首马先蒿
- 豆角柴
- 胆汁
- 单花鸢尾
- 蓝花绿绒蒿
- 滇常山
- 淡味当药
- 蛤蚧
- 峨眉黄芩
- 铁骨银参
- 追骨风
- 桃枝
- 峨屏草
- 滇茵陈
- 峨嵋耳蕨
- 铃茵陈
- 地棠花
- 短毛熊巴掌
- 杜松实
- 桃花
- 凤眼草
- 南五味子
- 白花菜
- 水松叶
- 铜皮
- 钉头果
- 虎骨
- 雉
- 滇藁本
- 苍条鱼鳖
- 野柿花
- 毒芹
- 豆叶参
- 豆黄
- 鳖脂
- 杜鹃兰
- 短瓣女娄菜
- 鳖甲
- 榔榆茎叶
- 望江青
- 疔毒草
- 短枝六道木
- 马牙贯众
- 短柄南蛇藤根
- 吴茱萸
- 小罗伞
- 锡兰肉桂
- 马鞍藤根
- 钓兰
- 调羹树
- 灯笼婆婆纳
- 牛胆参
- 短柄菝葜
- 燕子尾
- 牛含水
- 马蹄蕨
- 红葱
- 鱼油
- 牡狗阴茎
- 绿萼梅
- 五脉山黧豆
- 碎米柴
- 臭黄皮
- 大三叶升麻
- 大四块瓦
- 蓬子菜
- 沙地娃儿藤
- 小二仙草
- 大叶贯众
- 砂仁壳
- 臭黄荆根
- 肉豆蔻衣
- 断血流
- 菊花脑
- 大乌泡根
- 大叶鸡菊花
- 草威灵
- 大叶狼豆柴
- 大砂仁
- 细叶桉叶
- 大叶钩藤根
- 庵 (艹闾)子
- 仙人杖
- 莎草
- 百舌鸟
- 大叶桉叶
- 粉团花根
- 密陀僧
- 庵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