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青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空青
拼音注音
Kōnɡ Qīnɡ
别名
青油羽、青神羽、杨梅青
英文名
Azurite (globular or hollow)
出处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1.《别录》:空青,生益州山谷及越嵩山有铜处,铜精熏则生空青,其腹中空。三月中旬采,亦无时。2. 陶弘景:空青,越嵩属益州,今出铜官者,色最鲜深,出始兴者,弗如,益州诸郡无复有,恐久不采之故也。凉州西平郡有空青山,亦甚多。今空青但圆实如铁珠,无空腹者,皆凿土石中取之。又以合丹,成则化讼为金矣。诸石药中惟此最贵,医方乃稀用之。3.《唐本草》:此物出铜处有,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,成球形或中空者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zurite
原形态
单斜晶系。晶体短柱状或板状。通常呈粒状、肾状、散射状、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,呈深蓝色。条痕为浅篮色。光泽呈玻璃状、金刚石状或土状。半透明至不透明。断口呈贝壳状,硬度3.5-4。比重3.7-3.9。性脆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成因产状与绿青(孔雀石)相似。当温度增高时,扁青(蓝铜矿)可能变为绿青(孔雀石),而当干燥季节,并在有足够数量碳酸的条件下,绿青(孔雀石)可转变为扁青(蓝铜 矿)。共存有孔雀石、石英、褐铁矿乃至其他粘土矿物。资源分布:产于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青海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类球状,大小不一。蓝色。表面不平坦。多数中空。
化学成分
主含碱式碳酸铜[2CuCO3·Cu(OH)2]。其中氧化铜(CuO)69.2%,二氧化碳(CO2)25.6%,水分(H2O)5.2%,尚含铅、锌、铜、钙、镁、钛、铁、铝等元素。
性味
甘酸;寒;有小毒
鉴别
(1)取本品粉末,加入稀盐酸,显碳酸盐的各种反应。详见“绿青”条。[br](2)本品具铜盐的各种反应。详见“绿青”条。[br](3)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5.18(6),5.09(8),4.98(6),3.53(10),2.51(5)。[br](4)差热分析曲线 吸热390℃(大),980℃(大);放热780℃(微),970℃(微);390℃(微)失重40%。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凉肝清热;明目去翳;活血利窍。主目赤肿痛;青盲;雀目;翳膜内障;中风口?;手臂不仁;头风;耳聋
用法用量
外用:研细水飞点眼。内服:研末,1-3分。
注意
《药性论》:畏菟丝子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经疏》:空青甘寒能除积热,兼之以酸,则火自敛而降矣;热退则障自消,目自明。耳者肾之窍,水涸火炎,故耳聋,肾家热解,则火息水生,而声复聪矣。九窍不利,无非火壅,肝家有火,则血热气逆,故血脉不通,凉肝除热,则精气自益,阴足火清,则窍自利而血脉自通,精神自长矣。目赤痛、肤翳、泪出,皆肝气不足之候,益肝气则诸证自除矣。其曰利水道,下乳汁,通关节,破坚积者,皆以热除则气血和平,阴气自复,五脏清宁则诸证自解。2.《本经》:主青盲,耳聋,明目,利九窍,通血脉。3.《别录》:益肝气,疗目赤痛,去肤翳,止泪出,利水道,下乳汁,通关节,破坚积,令人不忘。4.《药性论》:能治头风,镇肝,瞳人破者,再得见物。5.《日华子本草》:浆能点多年青盲、内障、翳膜,养精气。其壳又可摩翳。6.《范汪方》:治中风口歪不正,以豆许含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空青
拼音注音
Kōnɡ Qīnɡ
别名
青油羽、青神羽(《石药尔雅》),杨梅青(《本草图经》)。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,成球形或中空者。
性味
甘酸,寒。有小毒。
①《本经》:"味甘,寒。"
②《吴普本草》:"神农:甘酸。"
③《别录》:"酸,大寒,无毒。"
④《玉楸药解》:"味苦,性寒。"
归经
《本草经疏》:"入肝。"
功能主治
明目,去翳,利窍。治青盲,雀目,翳膜内障,赤眼肿痛,中风口歪,手臂不仁,头风,耳聋。
①《本经》:"主青盲,耳聋,明目,利九窍,通血脉。"
②《别录》:"益肝气,疗目赤痛,去肤翳,止泪出,利水道,下乳汁,通关节,破坚积,令人不忘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能治头风,镇肝,瞳人破者,再得见物。"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浆能点多年青盲、内障、翳膜,养精气。其壳又可摩翳。"
⑤《范汪方》:"治中风口歪不正,以豆许含咽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细水飞点眼。内服:研末,1~3分。
注意
《药性论》:"畏菟丝子。"
复方
①治眼疏疏不明:空青少许,渍露一宿,以水点之。(《普济方》)
②治眼黑翳覆瞳子肤起:贝子四枚(烧),空青一两,矾石一两(熬汁尽)。上三味末,取如黍米注翳上,日二。(《僧深集方》)
③治肤翳昏暗:空青二钱,蕤仁(去皮)一两,片脑三钱。细研日点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④治雀目及内外障眼,风毒青盲、暴赤眼等:杨梅青(好者,水浴过,控干、研)、胡黄连(水浴过,为细末)各一分,槐芽(初出如雀舌时,不计多少,侯干为末)一钱半。三味同研匀细如粉,入龙脑一字许,更研匀,密收,每夜卧时,先温水净漱口,仰面卧,用苇筒子吹药一字,入两鼻中,但令如常喘息,便自睡着,眼中觉凉冷为妙,隔夜一次。(《圣济总录》空青散)
⑤治卒中风,手臂不仁,口歪僻:空青末一豆许,著口中,渐入咽即愈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各家论述
《本草经疏》:"空青甘寒能除积热,兼之以酸,则火自敛而降矣;热退则障自消,目自明。耳者肾之窍,水涸火炎,故耳聋,肾家热解,则火启水生,而声复聪矣。九窍不利,无非火壅,肝家有火,则血热气逆,故血脉不通,凉肝除热,则精气自益,阴足火清,则窍自利而血脉自通,精神自长矣。目赤痛、肤翳、泪出,皆肝气不足之侯,益肝气则诸证自除矣。其曰利水道,下乳汁,通关节,破坚积者,皆以热除则气血和平,阴气自复,五脏清宁则诸证自解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楝菌
- 游草
- 貒骨
- 猪苓
- 虫牙药
- 胭脂木
- 白勒
- 锈叶野牡丹
- 杉皮
- 野甘草
- 接气草
- 山乌珠叶
- 灌木蒲桃
- 滇茵陈
- 枸杞叶
- 支柱蓼
- 白果
- 鱼尾葵根
- 桔梗
- 黔桂醉魂藤
- 看麦娘
- 通城虎
- 蚌壳草
- 豹子眼睛花
- 鸨油
- 霸王七
- 鞭打绣球
- 逼血雷
- 霸王鞭
- 荸荠
- 篦子草
- 薄雪火绒草
- 蚌兰花
- 薄荷素油
- 鳖头
- 芭蕉油
- 豹肉
- 饱饭花
- 芭茅
- 薄荷脑
- 蓖麻蚕
- 鼻烟
- 碎骨红
- 贝母兰
- 芭蕉花
- 荜茇
- 蚌壳草根
- 鳖甲胶
- 贝子
- 薜荔
- 芭蕉叶
- 补骨脂
- 荜澄茄
- 鳖肉
- 荃皮
- 背花疮
- 芭茅果
- 皂荚
- 蓖麻
- 笔筒草
- 篦齿蒿
- 蝙蝠葛叶
- 败火草
- 蓖麻油
- 蚌泪
- 蝙蝠葛
- 雷公藤
- 淫羊藿
- 牛胆参
- 鼻血雷
- 榕树果
- 鞭叶铁线蕨
- 泡泡草
- 薄叶卷柏
- 笔管榕
- 野西瓜苗
- 悬钩子
- 蝙蝠藤
- 竹节草
- 玉簪花
- 香附
- 海蚯蚓
- 蝙蝠草
- 水黄杨木
- 透明草
- 紫葛
- 粟米草
- 石楠
- 树舌
- 树韭菜
- 梓实
- 血党
- 西洋菜干
- 山野豌豆
- 树地瓜
- 菟丝子
- 苦生叶
- 阔叶石韦
- 虎尾草
- 蜈蚣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