秤杆草
《*辞典》:秤杆草
拼音注音
Chènɡ Gǎn Cǎo
别名
搬倒甑、野升麻、麻秤杆、白升麻、红升麻、土升麻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山兰的全草或根。夏秋季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~2米。地下根茎匍匐,木质化;根细长,多弯曲。茎直立,常丛生,基部本质化,上部绿色,有紫色斑点,被柔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短不一;叶片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5~12厘米,宽2~5厘米,边缘具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被疏毛,脉上较多,有腺点。头状花序多数,排列成伞房状,生枝梢,花序基部有一小苞叶;总苞钟状,总苞片约9枚,覆瓦状排列;管状花约5朵,白色;花冠下部呈管状,上部稍宽,顶端5裂。瘦果具5棱,有腺点,冠毛白色羽毛状。花期8~9月。果期9~11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坡向阳处草丛中及沟边。分布长江以南各地。
性味
苦辛,平。
功能主治
发表散寒,透麻疹。治脱肛,麻疹不透,寒湿腰痛,风寒咳嗽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研末为散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秤杆草
拼音注音
Chènɡ Gǎn Cǎo
别名
水松萝、野蓝、翠子菜、山金花菜、石上凤仙、铁杆水草、软黄花金魁
英文名
Herb of Japanese Eupatorium
出处
出自 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贵洲半蒴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miboea caoaleriei Lev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贵洲半蒴苣苔 多年生草本,高20-11cm。不分枝或少分枝,具4-15节,散生紫斑。叶对生;梗长0.5-6.5cm;叶片干时膜质或薄纸质,长圆状披针形,卵状披针形工椭圆形,长5-20cm,宽2-8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或稍不对称,边缘有浅齿或近全缘,上面疏被短柔毛,下面无毛。聚伞花序顶生,3至多花;花序梗长0.5-6.5cm;苞片近圆形,直径1-2.5cm,开放后呈船形;花梗长2-5mm;花萼5裂至基部,裂片卵状披针形;花冠白色,淡黄色或粉红色,散生紫斑,长3-4.5cm,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,内面近基产约5mm,处有毛环,檐部有紫色斑纹,上唇长约6mm,2裂,下唇长约8mm,3裂;有育雄蕊2,先端连着,退化雄蕊3,中间1个小;花盘环状,高1-1.2mm;子房线形,无毛,柱头钝形。蒴果线状披针形,长1.5-2.5cm,多少弯路曲。种子细小,多数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500m的山谷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味微酸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鲜毒。主痈肿疔毒;水火烫伤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麻油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中华石龙尾
- 蜂蜜树
- 百齿卫矛
- 牛藤
- 春砂花
- 臭常山
- 鸭脚蓼
- 鸡心七
- 小罗伞
- 律草
- 腽肭脐
- 华东木蓝
- 古钩藤
- 谷皮树
- 毒蛆草
- 摇钱树根
- 老虎须
- 蜀葵子
- 卵叶贝母兰
- 广西十大功劳
- 小岩白菜
- 寸节七
- 日照飘拂草
- 蕹菜根
- 金边莲
- 罗汉松
- 乌贼鱼腹中墨
- 朱顶红
- 紫燕草
- 石彭子
- 常春藤
- 南酸枣
- 深红龙胆
- 葛藟果实
- 栎叶槲蕨
- 小金发藓
- 金挖耳
- 鸬鹚肉
- 大鱼鳅串
- 碎骨红
- 老鸦花藤
- 撒发
- 柠檬皮
- 多穗石柯根
- 落霜红根
- 岩山枝
- 榆枝
- 楮皮间白汁
- 鸽粪
- 蚬壳
- 耳叶排草
- 红土子
- 山萩
- 鸡大腿
- 风化硝
- 黄桷树根疙瘩
- 四大天王
- 多蒴曲尾藓
- 川楝子
- 算盘子叶
- 漏斗瓶蕨
- 干漆
- 荔枝叶
- 华卫矛
- 马钱子
- 痢止蒿
- 女贞叶
- 秘鲁香胶
- 僵蚕
- 蓼实
- 肾精子
- 糯米泔
- 花楸
- 铁罗汉
- 亚麻
- 蛇根木
- 灌木蒲桃
- 谷木
- 郁李仁
- 毛毡草
- 野苦荬菜
- 通骨消茎叶
- 车螯
- 白花杆
- 披散糖芥
- 瘤孢地菇
- 玄台
- 功劳叶
- 葫芦巴
- 盘石龟
- 桦叶荚蒾
- 夏枯草露
- 大叶千里光
- 石楠
- 桂花枝
- 竹节参
- 鹅绒藤
- 秋木瓜
- 黑穗石蕊
- 伊贝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