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尾粟
《中华本草》:鼠尾粟
拼音注音
Shǔ Wěi Sù
别名
鼠尾草、鼠尾牛顿草、牛顿草、线香草、老鼠尾、牛尾草、狗屎草
英文名
herb of Purple Indian Dropseed
出处
出自《福建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orobolus fertilis(Steud.)W.D.Clayt[Agrostis fertilis Steud.;Sporobolus indicus(L.)R.Br.var.purpurso-suffusus(Ohwi)Koyama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鼠尾粟,多年生草本。秆直立,丛生,高25-120cm,基部径2-4mm,质较坚硬,平滑无毛。叶鞘无毛;叶舌纤毛状,长约0.2mm;叶片狭披针形,质较厚,平滑无毛或表面基部疏被柔毛,通常内卷,长16-65cm,宽2-5mm。分枝直立。圆锥花序紧缩,长7-44cm,宽0.5-1.2cm,分枝直立,小穗密集着生其上;小穗灰绿色略带紫色,长约2mm;颖膜质,第1颖小,长约0.5mm,具1脉;外稃膜质,与小穗等长,有1主脉和2不明显的侧脉;雄蕊3,花药黄色;内稃等长,较宽,有2脉,成熟后向脉间纵裂。囊果成熟后红褐色,长圆状倒卵形,长1-1.2mm,先端栽平。花、果期3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-2600m的田野路边、山坡草地及山谷湿处和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中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心;肺;肝;大肠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凉血;解毒;利尿。主流脑、乙脑高热神昏;传染性肝炎;黄疸;痢疾;热淋;尿血;乳痈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,鲜品可用至60-120g。
复方
①治高热抽筋神昏: 鲜牛顿草根四两。水三碗煎至一碗,加食盐少许冲服。12小时内服三次。 《泉州本草》②预防流脑: 鼠尾三至五两。煎服。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,当茶钦。 (厦门《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》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: 鲜鼠尾牛顿草根四两,红糖二两。水煎,分三次服,连服三至七天。 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④治传染性肝炎: 牛顿草全草二两,茵陈一两。煎汤,一日分二、三次服。连续服之,至愈为度。(《泉州本草》)⑤治久痢赤白: 鲜鼠尾牛顿草一两。水煎调糖服, 日一次。 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⑥治小儿热结,小腹胀满,小便不利: 鲜牛顿草根二两。水煎,分三次饭前服。 (《泉州本草》)
各家论述
1.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法湿,解毒,治久痢。2.《泉州本草》:治热结淋症,痢疾,黄疸湿热。3.《福建中草药》:清热,凉血,解毒,利尿。治伤暑烦热,痢疾,燥热便秘,湿热淋浊或尿血。4.《实用中草药》:治血尿,预防乙型脑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鼠尾粟
拼音注音
Shǔ Wěi Sù
别名
线香草、老鼠尾、鼠尾牛顿草
来源
禾本科鼠尾粟Sporobolus poiretii (Roem. et Schult.)Hitchc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及长江以南地区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,凉血,解毒。主治伤暑烦热,痢疾,热病便泌,小儿时热,尿血。
用法用量
2~3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鼠尾粟
拼音注音
Shǔ Wěi Sù
别名
线香草、老鼠尾、鼠尾牛顿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福建中草药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0~100厘米。秆丛生,直立,质较坚硬,平滑无毛。叶长15~45厘米,宽1~5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截头形,通常内卷;叶鞘疏松裹茎,下部者长于节间而上部者短于节间。圆锥花序开展或紧缩,长10~35厘米,分枝直立,密生小穗;小穗灰绿而略带紫色,长约2毫米;第一颖长约为第二颖的1/2,先端钝,透明,无脉,第二颖卵形,长约为小穗的1/2,先端钝或短尖,透明,1脉;外稃卵形,先端短尖,内稃宽,先端钝,稍短于外稃,脉微细。颖果倒卵形或矩圆形,长约1毫米。夏、秋抽穗。
生境分布
生于旷野和路旁。分布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。
性味
甘淡,平。
①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实用中草药》:"性平,味淡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凉血,解毒,利尿。治流脑、乙脑高热神昏,传染性肝炎,赤白痢疾,热淋,尿血。
①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祛湿,解毒,治久痢。"
②《泉州本草》:"治热结淋症,痢疾,黄疸湿热。"
③《福建中草药》:"清热,凉血,解毒,利尿。治伤暑烦热,痢疾,燥热便秘,湿热淋浊或尿血。"
④《实用中草药》:"治血尿,预防乙型脑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(鲜品2~4两)。
复方
①治高热抽筋神昏:鲜牛顿草根四两。水三碗煎至一碗,加食盐少许冲服。12小时内服三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预防流脑:鼠尾三至五两。煎服。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,当茶饮。(厦门《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》)
③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:鲜鼠尾牛顿草根四两,红糖二两。水煎,分三次服,连服三至七天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④治传染性肝炎:牛顿草全草二两,茵陈一两。煎汤,一日分二、三次服。连续服之,至愈为度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⑤治久痢赤白:鲜鼠尾牛顿草一两。水煎调糖服,日一次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⑥治小儿热结,小腹胀满,小便不利:鲜牛顿草根二两。水煎,分三次饭前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脚板
- 蓑衣莲
- 胡桐泪
- 破血丹
- 水毛射
- 厚壳树
- 鲨鱼肝
- 茴香
- 镜面草
- 野猪蹄
- 酸模叶
- 鼠李根
- 骨把
- 紫雪花
- 三楞草
- 伞形梅笠草
- 榕树
- 羌活鱼
- 小朴松实
- 代赭石
- 黄荆叶
- 都拉
- 岗边菊
- 蚕茧草
- 九牛力
- 狭叶蓬莱葛
- 银边吊兰
- 一点血
- 琉璃枝
- 水蕨
- 虫牙药
- 三棱草
- 荚蒾
- 鳖肉
- 浮海石
- 花皮胶藤
- 葛上亭长
- 止血扇菇
- 粳谷奴
- 羚羊角
- 海蛤壳
- 尖头蚱蜢
- 裂叶秋海棠
- 雀舌草
- 独行千里
- 矮人陀
- 金线包
- 苦木
- 刺芋
- 红叶藤
- 曼陀罗子
- 斩龙草
- 天竺黄
- 金剪刀草
- 松萝
- 硼砂
- 血参
- 紫花一炷香
- 干岩矸
- 饭团藤
- 猪脬
- 鹅绒藤
- 短穗兔耳草
- 毛菊苣
- 枫香树根
- 骆驼蹄瓣
- 美人蕉
- 鸡毛狗
- 刮筋板
- 声色草
- 玄精石
- 松树皮
- 鸡肠狼毒
- 台湾榕
- 荚蒾子
- 午香草
- 川木通
- 红牛尾七
- 芨芨草
- 过岗龙
- 赛繁缕
- 水晶兰
- 鲨鱼心
- 柳杉
- 蝴蝶果
- 水柏枝
- 大红菇
- 三分丹
- 林背子
- 崖姜
- 胡桃花
- 小一支箭
- 胭木
- 眼子菜根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天麻子
- 甘蔗滓
- 木槿花
- 鮧鱼鳔
- 对叶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