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翮羽
《中华本草》:鸡翮羽
拼音注音
Jī Hé Yǔ
别名
鸡翅、鸡翮翎
英文名
wing-feather of a chicken
出处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翅羽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采收和储藏:取鸡的两翅羽,洗净烘干。
原形态
家鸡,家禽。嘴短而坚,略呈圆锥状,上嘴稍弯曲。鼻孔裂状,被有鳞状瓣。眼有瞬膜。头上有肉冠,喉部两侧有肉垂,通常呈褐红色;肉冠以雄者为高大,雌者低小;肉垂亦以雄者为大。翼短;羽色雌、雄不同,雄者羽色较美,有长而鲜丽的尾羽;雌者尾羽甚短。足健壮,跗、跖及趾均被有鳞板;趾4,前3趾,后1趾,后趾短小,位略高,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,口种繁多,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。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、果实及昆虫等。雄鸡善啼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破瘀消肿;祛风。主血闭;痈疽;阴痜;骨哽;产后小便不禁;小儿遗尿;过敏性皮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烧研,0.3-0.9g。外用:适量,烧灰调敷;或煎水熏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下血闭。2.别录》:主起阴。3.《本草纲目》:治妇人小便不禁,消阴蚀,疗骨哽,蚀痈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鸡翮羽
拼音注音
Jī Hé Yǔ
别名
鸡翮《肘后方》),鸡翮翎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翅羽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鸡肉"条。
功能主治
破瘀消肿。治血闭,小便不禁,痈疽,阴肿,骨哽。
①《本经》:"主下血闭。"
②《别录》:"主起阴。"
③《纲目》:"治妇人小便不禁,消阴颓,疗骨哽,蚀痈疽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烧灰研末,1~3分。外用:烧灰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少小睡中遗尿不自觉:赤鸡翅烧末,酒服三指撮,日三。(《肘后方》)
②治痈已有脓,当使坏:白鸡二翅羽、肢各一枚,烧服之。(肘后方》)
③治男子阴卒肿痛:鸡翮六枚(烧),蛇床子(末)等分。合服,少随卵左右,敷卵。(《肘后方》)
④治食诸肉骨鲠:白雄鸡左右翮大毛各一枚,烧末,水服一刀圭。(《肘后方》)
⑤治蠼螋尿疮:乌鸡翅毛烧灰,油调敷之。(《琐碎录》)
临床应用
治疗皮肤病:用白色鸡毛制成注射液-"抗敏灵",行深部肌肉注射。成人每日3次,每次2毫升;15岁以下每日1次,每次2毫升;小儿酌减。治疗皮肤瘙痒症75例,荨麻疹14例,神经性皮炎8例,面癣4例,湿疹4例,手癣3例,黄水疮、桃花癣、漆过敏、过敏性红斑各1例,结果近期治愈81例(72%),显效20例(19%)。一般用药2次即见瘙痒减轻,丘疹渐退。治疗中未见副作用,个别病人诉局部疼痛,1~2日即消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鮠鱼
- 土瓜
- 竹节海棠
- 角翅卫矛果
- 缘桑螺
- 紫苏苞
- 苏铁叶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芸香
- 硬枝黑锁梅
- 缩砂蜜
- 臭菘种子
- 车前草
- 地乌
- 翻白柴
- 贴骨散
- 大花素馨花
- 野猪蹄
- 撒发
- 爬山虎
- 龙眼肉
- 文冠果
- 污毛粗叶木
- 泡桐
- 油茶油
- 鹿耳翎根
- 大管
- 对节叶根
- 藏青杠
- 羊角扭
- 厚叶旋蒴苣苔
- 芍药花
- 飞来鹤
- 华卫矛
- 湖北海棠
- 博落回
- 野黄麻
- 隔山消
- 艾麻草
- 螳螂
- 水冬瓜
- 星状风毛菊
- 红酸杆
- 臭梧桐
- 隔山撬
- 石楠
- 土附子
- 菵米
- 长管香茶菜
- 鸡蛋壳
- 十两叶
- 维特他
- 饭汤子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三角风
- 山油麻
- 过岗龙
- 膀胱七
- 柄果槲寄生
- 细叶桉叶
- 黄花稔
- 番杏
- 烧伤藤
- 榛蘑
- 甘薯
- 厓花子
- 小金钱草
- 黑细辛
- 华风车子叶
- 虎杖香蕈
- 心叶秋海棠
- 大树三台
- 毛枝鱼藤
- 红升丹
- 慈竹花
- 牛肾
- 盐麸叶
- 藏菖蒲
- 鸨油
- 椴叶独活
- 蜈蚣藻
- 鸡翮羽
- 大山黧豆
- 林背子
- 消石
- 枇杷花
- 乌蛇皮
- 一口红
- 鹰不泊薳
- 石油菜
- 矮杨梅果
- 白矾
- 野灯草
- 瓢瓜
- 瓶尔小草
- 山樱桃
- 秋木瓜
- 冬瓜藤
- 牛靥
- 莲座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