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羊鹊
《*辞典》:地羊鹊
拼音注音
Dì Yánɡ Què
别名
斑鸠窝、三月黄花、酸米子、小花生藤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全草及花。夏初采花,夏、秋采全草。
化学成分
该植物含5,7,3′,4′-四羟基-8-甲氧基-黄酮醇3-o-βD-半乳糖甙、刀豆酸、齐墩果酸、皂甙、半乳糖配甘露聚糖以及硫胺素、核黄素等。
花含槲皮万寿菊素-3-半乳糖甙和棉花皮素-7-甲醚。种子含γ-L-谷氨酰基-L-酪氨酸和γ-L-谷氨酰基-L-苯丙氨酸,前者含量较后者多数倍。
性味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性平,味淡辛。"
功能主治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,止咳,平喘,消痞满。全草治风热咳嗽无痰,胃部痞满疼痛,痔疮,下乳;花蒸猪肝、鸡肝服,治眼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地羊鹊
拼音注音
Dì Yánɡ Què
别名
斑鸠窝、酸米子、小花生藤、黄花草、黄瓜草、金花菜。
英文名
Herb of Birdsfoot Deervetch,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, Bird's Foot Trefoil, Bird's Foot Deervetch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.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otus corniculatus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地上部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百脉根 多年生草本,高10-60cm。茎丛生,有疏长柔毛或后来无毛。小叶5片,3小叶生于叶柄的顶端,2小叶生于叶柄的基部;小叶柄极短,长约1mm;叶纸质,叶片卵形或倒卵形,长5-20mm,宽3-12mm,先端尖,基部圆楔形,全缘,无毛或于两面主脉上有疏长毛。花3-4朵排成顶生的伞形花序,具叶状总苞;花长1-1.4cm;花萼黄绿色,宽钟形,近于膜质,内外均具长硬毛,萼齿5,三钐形;蝶形花冠,黄色,旗宽倒卵形,长9-13mm,宽4-6mm,具较长的爪,翼较龙骨瓣稍长,龙骨瓣弯曲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柄,花柱长而弯曲,柱头小。荚果长圆筒形,褐色,长2-2.7cm,阔3-4mm,内含多粒种子。花期5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-3400m的冷杉和高山栎混交林或山坡草地、田间湿润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山柰酚-3,7-二鼠李糖甙(kaempferi-trin),堇黄质(violaxanthin),环氧叶黄素(xanthophyllepoxide),亚麻苦甙(linamarin)。[br]叶含大豆皂醇(soyasopogeol)B,尿囊素(allantoin),种子含半乳糖(galactose)。
性味
甘;微苦;凉
归经
肺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咳平喘;利湿消痞。主风热咳嗽;咽喉肿痛;胃脘痞满疼痛;疔疮;无名肿毒;湿疹;痢疾;痔疮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8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,止咳,平喘,消痞满。全草治风热咳嗽无痰,胃部痞满疼痛,痔疮,下乳;花蒸猪肝、鸡肝服,治眼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白果
- 地膜香
- 乌鳢
- 水冬瓜根
- 石莽草
- 稷米
- 树葱
- 四块瓦
- 六轴子
- 杜鹃兰
- 鳖甲
- 薄荷露
- 刺叶楤木
- 小丁香
- 土百部
- 洋金花
- 刺葡萄
- 露兜竻花
- 卷心菜
- 藏报春花
- 桃儿七果
- 毛柴胡
- 鹿蹄肉
- 头顶一颗珠
- 红土子
- 灌木蒲桃
- 杨梅根
- 黄藨叶
- 榆枝
- 楮皮间白汁
- 蔓草虫豆
- 角叉菜
- 紫云英子
- 枇杷叶露
- 竹节参
- 水底龙
- 丁香蓼
- 飞扬草
- 短蕊万寿竹
- 狭叶山胡椒
- 白粱米
- 野三七
- 土一枝蒿
- 飞机草
- 太白针
- 女贞叶
- 僵蚕
- 野鹅脚板
- 绿茎槲寄生
- 老鸦嘴
- 东廧子
- 牛舌草
- 毛毡草
- 广东金钱草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山茶根
- 玄台
- 断板龟
- 交剪草
- 小叶柳
- 盒果藤
- 蓝锡莎菊
- 油鸭
- 蛤仔壳
- 秋木瓜
- 满山红油
- 接骨木
- 花蕊石
- 黄花香
- 大皂角
- 猴骨
- 佛手柑
- 柞木枝
- 苦草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土燕窝泥
- 鷩雉
- 紫草
- 虫牙药
- 茱苓草
- 木槿根
- 川滇桤木
- 赤火绳
- 三对叶丹参
- 木虾公
- 软枣子
- 毛黄堇
- 娃娃鱼
- 落花生
- 将军树
- 红管药
- 千里光
- 喜树皮
- 长尾复叶耳蕨
- 雪猪油
- 红毛毡
- 追风伞
- 黄葛树
- 酸水草
- 甘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