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青皮
《中华本草》:冬青皮
拼音注音
Dōnɡ Qīnɡ Pí
别名
冬青木皮。
英文名
Bark of Purpleflower Holly
出处
出自《日华子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.的树皮及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purpurea Hassk.[I.chinensis Sims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冬青 常绿乔木,高可达12m。树皮灰色或淡灰色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5cm;叶片革质,通常狭长椭圆形,长6-10cm,宽2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很少圆形,边缘疏生浅锯齿,上面深绿色而有光泽,冬季变紫红色,中脉在下面隆起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聚伞花序着生于叶腋外或叶腋内;花萼4裂,花瓣4,淡紫色;雄蕊4;子房上位。核果椭圆形,长6-10mm,熟时红色,内含核4颗,果柄长约5mm。花期5月,果熟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长于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鞣质、挥发油。
性味
甘;苦;凉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凉血解毒;止血止带。主烫伤;月经过多;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日华子本草》:去血,补益肌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冬青皮
拼音注音
Dōnɡ Qīnɡ Pí
别名
冬青木皮(《纲目》)
出处
《日华子本草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树皮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鞣质、挥发油。
性味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苦,凉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日华子本草》:"去血,补益肌肤。"
复方
治烫伤:冬青根皮(鲜)适量。捣烂,再加井水少许擂汁,放置半小时,上面即凝起-层胶状物,取此胶外搽。(《江西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鳖脂
- 瓮菜癀
- 菟葵
- 东风螺壳
- 无风自动草
- 马兜铃
- 杧果核
- 护耳草
- 牛白藤根
- 秃叶红豆树
- 凤眼果根
- 栗花灯心草
- 铁牛钻石
- 广枝仁
- 甘肃棘豆
- 盐麸子根
- 细柄薯蓣
- 水松皮
- 地星
- 梅梗
- 黄花绿绒蒿
- 山牛毛毡
- 鸭脚黄边
- 水毛花
- 鳞瓦韦
- 小巢菜
- 夹竹桃
- 草蜘蛛
- 柯蒲木
- 藿香
- 荔枝根
- 树地瓜根
- 香蕉弄蝶
- 小叶鹅掌柴
- 长柄臭黄荆
- 大茶药根
- 葱汁
- 百两金叶
- 石鳖
- 貒骨
- 冬瓜皮
- 大叶黄杨根
- 圆节山蚂蝗
- 虫豆
- 天蓝苜蓿
- 菘菜子
- 粗毛鳞盖蕨
- 东菊
- 蒙自水芹
- 细竹蒿草
- 西藏土连翘
- 麦瓶草
- 吊兰
- 鸐雉
- 绿茎槲寄生
- 白蒿花
- 路旁菊
- 密花轮环藤
- 大叶鸡菊花
- 番荔枝根
- 细葛缕子
- 山野芋
- 地红子根
- 小红参
- 毛麝香
- 刀灰树
- 血沟丹
- 细木通
- 冬里麻
- 白龙头
- 细梗胡枝子
- 玉米轴
- 糖橘红
- 莳萝子
- 胃友
- 山黄皮
- 绢毛菊
- 臭黄皮
- 鸢根
- 海莲叶
- 甘草头
- 番石榴树皮
- 龙葵
- 贵州落地金钱
- 化药
- 多苞糙苏
- 球衣藻
- 滴滴花
- 托盘
- 藤乌
- 甜瓜蒂
- 福建排草
- 昙花
- 小叶石楠
- 白药
- 六股筋
- 藤壶
- 藤仲
- 白背三七茎叶
- 海蓬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