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蚕
《中华本草》:地蚕
拼音注音
Dì Cán
别名
土虫草、土冬虫草、白冬虫草、白虫草、肺痨草、土石蚕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地吞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achys geobombycis C.Y.Wu采收和储藏:秋生采收根茎,洗净,鲜用或蒸熟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地蚕,多年生40-50cm。根茎横走,肉质,肥大。茎具四槽,在棱及节上疏被倒向疏柔毛状刚毛。叶柄长1-4.5cm,密被疏柔毛状刚毛;叶片长圆状卵圆形,长4.5-8cm,宽2.5-3cm,先端钝,基部浅心形或圆形,边缘有整齐的粗大圆齿状锯齿,上面散布疏柔毛状刚毛。,下面沿主脉上密被余部疏被柔毛状刚毛;苞叶变小,最下一对苞叶与茎叶同形。轮伞花序腋生,4-6花,组成穗状花序;苞片少数,线状钻形;花梗长约1mm,被微柔毛;花萼倒圆锥形,细小,外面密被微柔毛及具腺微柔毛,萼筒长4mm,齿5,边缘有具腺微柔毛,先端具胼胝尖头;花冠淡紫至紫蓝色,亦有淡红色,冠筒长约7mm,外面在上面被微柔毛,内面近基部1/3处有水平向微柔毛环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直伸,长圆状卵圆形,外面被微柔毛,下唇水平开展,较廓卵圆形,外面被微柔毛,内面在中部散布微柔毛,3裂,中裂片最大,侧裂片卵圆形;雄蕊4,前对稍长,花丝丝状,中部以下被微柔毛,花药卵圆形;花柱丝状,略超出雄蕊,先端相等2浅裂;花盘杯状。小坚果黑色。花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荒地、田地及草丛湿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及广西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块茎呈纺锤形,两头尖,长2-5cm,直径3-8mm。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,略皱缩而扭曲,具环节4-15个,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略平坦,类白色,颗粒状,可见棕色形成层环。气微,味甜,有粘性。本品放水中浸泡时易膨胀,结节状明显。[br]显微鉴别,粉末特征:类白色。1.薄壁组织较多,呈碎块状,薄壁细胞类圆形,直径26-66μm。2.螺纹或孔纹导管,直径8-20μm,壁微木化。3.后生表皮组织碎片,顶面观表皮细胞呈多角形,侧面观呈长多角形,壁较厚,棕褐色,细胞壁具条状纹孔。4.腺鳞单个散在或连着鳞叶或胚芽组织碎片,头部2或4细胞,偶见单细胞,直径15-25μm,柄1-3个细胞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肺;肾经
功能主治
益肾润肺;补血消疳。主肺痨咳嗽吐血;盗汗;肺虚气喘;血虚体弱;小儿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地蚕
别名
土冬虫草、白冬虫草、白虫草、肺痨草
来源
唇形科水苏属植物地蚕Stachya geobombycis C. Y. Wu,以块茎入药。秋季采,洗净鲜用或蒸熟晒干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益肾润肺,滋阴补血,清热除烦。用于肺结核咳嗽,肺虚气喘,吐血,盗汗,贫血,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或炖猪瘦肉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单花鸢尾子
- 臭梧桐花
- 茶子饼
- 簇生卷耳
- 睡菜
- 倒提壶
- 茶子心
- 地星
- 地柏
- 地枇杷
- 透明草
- 臭灵丹
- 翅子木
- 苦良姜
- 粗榧根
- 地羊鹊
- 路边草
- 臭藿香
- 华凤仙
- 地骷髅
- 秋海棠
- 沙地柏
- 猕猴桃根
- 桔梗
- 红川乌
- 水葫芦根
- 油散木
- 蠵龟筒
- 假百合
- 蚺蛇肉
- 华西小石积
- 笔筒草
- 苦豆子
- 姜三七
- 满树星
- 白草
- 嫁(虫戚)
- 苦天茄叶
- 绿豆
- 雀翘
- 铁苋菜
- 青竹标根
- 地精草
- 湖北海棠
- 狼油
- 茶子木花
- 柿蒂
- 阔叶垂头菊
- 兔耳子草
- 辣子草
- 宽瓣红景天
- 雀麦米
- 冷饭果
- 红背酸藤
- 厚叶旋蒴苣苔
- 虎牙
- 棣棠花
- 大白顶草
- 花姬蛙
- 山辛夷
- 土丁桂
- 催产草
- 鸡脑
- 山橘
- 烟管蓟
- 海莲果
- 莲雾
- 铁锈
- 漏斗瓶蕨
- 牛蹄甲
- 白千层
- 乌桕木根皮
- 黄接骨丹
- 湿鼠曲草
- 大块瓦
- 匍伏堇
- 金猫头
- 长梗千里光
- 柑叶
- 鲛鲨白
- 车前草
- 野木鱼
- 霸王七
- 象头花
- 大管
- 雨韭
- 大避债蛾
- 虎头兰
- 黄珠子草
- 藤本夜关门
- 接骨仙桃
- 芒叶小米草
- 小三棵针
- 水茴香藻
- 旱芹
- 长圆叶梾木枝叶
- 芒硝
- 雀瓮
- 十三年花
- 芜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