鳙鱼
《中华本草》:鳙鱼
拼音注音
Yōnɡ Yú
别名
鱃鱼、皂包头、皂鲢、黑包头鱼、鳙头鲢、包头鱼、胖头鱼、黑鲢
英文名
Bighead, Variegated carp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《纲目》:鳙鱼,处处江湖有之。状似鲢而色黑,其头最大,有至四、五十斤者。味亚于鲢。鲢之美在腹,鳙之美在头,或以鲢、鳙为一物误矣。首之大小,色之黑自,不大相佯。《山海经》云,羞鱼似鲤大首,食之已疣是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鳙鱼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ichthys nobilis (Richardson)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捞,捕后,除去鳞片及内脏,鲜用。
原形态
鳙鱼,体侧扁,稍高。腹鳍基底至肛门处有狭窄的肉棱。口端位,口裂稍向上倾斜。吻圆钝。眼小,下侧位,在头侧正中轴下方。鳃耙状如栅片,但不愈合,有鳃上器,耙数随个体增大而数量增多。鳞很小,侧线鳞99-115,背鳍3,7,很短,起点于腹鳍起点之后,胸鳍大而延长,末端起过腹鳍基部。臀鳍3,12-13。尾鳍深叉状,上下约等长。体灰黑色,背面和上侧面暗褐色,具黑色细斑。腹部银白色。各鳍条呈灰白色,并有不少黑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淡水中上层鱼类,行动迟缓,性情温和,以浮游动物为主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、珠江、黄河、黑龙江等流域。现全国大部地区有人工饲养。
化学成分
鱼肉含多捉氨基酸,且在发育的过程中含量有所变化,在所含有氨基酸中以谷氨酸(glutamic acid)含量为最高,其后为亮氨酸(leucine)和丙氨酸(alanine),还含牛磺酸(taurine)。含脂肪酸,如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),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)等。血清中含触球蛋白(haptoglobin)。另含肌甙(inosine),次黄嘌呤(hypoxanthine),AMP,ADP,ATP,IMP。此外尚含胆甾醇(cholesterol),三酰甘油(triglyceride),胡萝卜素(carotene),鸡油菌黄质(canthxanthin),叶黄素(phytoxanthin)等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温中健脾;壮筋骨。主脾胃虚寒;消化不良;肢体肿胀;腰膝酸痛;步履无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适量。
注意
《纲目》:“多食动风热,发疮疥。”
各家论述
1. 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暖胃,益人。2.《本草求原》:暖胃,去头眩,益脑髓,老人痰喘宜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鳙鱼
拼音注音
Yōnɡ Yú
别名
鱃鱼(《山海经》),鰫鱼(《上林赋》),皂包头、皂鲢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,黑包头鱼(《食物本草会纂》),鳙头鲢(《医林纂要》),鯼鱼(《本草求原》),包头鱼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,胖头鱼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,黑鲢、花鲢(薛德焴《系统动物学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鲤抖动物鳙鱼的肉。
原形态
休侧扁,呈纺锤形,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段较圆,在腹鳍基部之后至肛门有很窄的腹棱。体长一般50余厘米。头大,约为体长的1/3。吻钝,阔而圆,口很宽,上唇中部很厚。眼小,位置特别低,在头侧正中轴的下方。下咽齿一行,呈杓形。鳃耙数很多,呈页状,排列紧密,但不联合。有发达而成螺旋形的鳃上器。鳞细小,侧线鳞96~110。背鳍Ⅲ7,很短,无硬刺,起点在腹鳍基之后。胸鳍长,可达腹鳍基,臀鳍Ⅲ12~13。尾鳍叉状。背部及两侧上半部微黑,腹部灰白,两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。胸、腹鳍灰白。
生境分布
生活于河流、湖伯中,冬季多在河床和较深的岩坑中越冬,分布长江流域下游地区,东北、华北甚少见。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求真》:"入胃。"
功能主治
①汪颖《食物本草》;"暖胃,益人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暖胃,去头眩,益脑髓,老人痰喘宜之。"
注意
《纲目》:"多食动风热,发疥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九节风
- 疏叶香根芹
- 向日葵茎髓
- 红千层
- 毛蕨根
- 蝈蝈
- 刺叶楤木
- 片鸡尾草
- 郁金
- 小接骨丹
- 朝鲜一枝黄花
- 银边吊兰
- 田螺壳
- 苦竹叶
- 无花果
- 鸭脚黄边
- 六大天王
- 西伯利亚青兰
- 黑皮跌打
- 心叶秋海棠
- 水泽兰
- 粉叶地锦
- 山慈菇叶
- 石南
- 牛屎树
- 柳杉
- 苦壶卢蔓
- 黄颔蛇头
- 山橘叶
- 蓝叶棵
- 隔山撬
- 椰子浆
- 拔毒草
- 白叶瓜馥木
- 朱蕉花
- 三裂叶犁头尖
- 盐蛇
- 羊心
- 乌鸦胆
- 叶下花
- 接骨木叶
- 革叶茴芹
- 狗尾草
- 橘皮
- 大透骨消
- 刺芋
- 七星草乌
- 罗汉松根皮
- 关苍术
- 狗脑
- 野芫荽
- 二歧根莲花根
- 壶卢子
- 禾虫
- 竹凌霄
- 白子菜
- 黄缅桂果
- 大管
- 罗勒
- 竹节蓼
- 一枝蒿
- 蘽根
- 柿花
- 龙眼叶
- 红楠
- 十两叶
- 黑腺珍珠菜
- 飞机草
- 蜂糖罐
- 麦撇花藤
- 鹬肉
- 红皮
- 马肋巴
- 鳍蓟
- 刺葡萄
- 小扁草
- 脉耳草
- 蟋蟀
- 石柑子
- 庵闾
- 阔齿兔唇花
- 独一味
- 鸬鹚肉
- 栗寄生
- 冰草
- 枳茹
- 鸡脑
- 玉蜀黍根
- 牛奶树子
- 金丝藤仲
- 蓝布正
- 梧桐
- 罗平蓟
- 羊七莲
- 石菖蒲花
- 太平莓
- 赤小豆叶
- 软水黄连
- 蟹壳
- 石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