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消草
《中华本草》:三消草
拼音注音
Sān Xiāo Cǎo
别名
螃蟹花、金花草、菽草翘摇、白三叶、兰翘摇。
英文名
Herb of White Clover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白车轴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folium repens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花盛期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白车轴草 多年生草本,高15-20cm。茎匍匐,蔓生,无毛,随地生根。三出复叶;具长柄达10cm;小叶3,叶片倒卵形至倒心形,长1-2cm,宽1-1.5cm;先端圆或凹陷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细齿,上面无毛,背面微有毛;托叶椭圆形,抱茎。花序头状,总花梗长;萼筒状,萼齿三角形,短于萼筒,被微毛,边缘膜质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旗瓣椭圆形,具短爪,先端圆,翼辨明显短于旗瓣,龙骨瓣稍长;子房线形,花柱长而弯。荚果线形,包干膜质的萼内。种子3-4颗,细小,黄褐色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江苏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革皱缩卷曲。茎圆柱形,多扭曲,直径5-8mm,表面有细皱纹,节间长7-9cm,节上有膜质托叶鞘。三出复叶,叶柄长达10cm;托叶椭圆形,抱茎。小叶3,多卷折或脱落,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倒心形,长l.5-2cm,宽1-1.5cm,边缘具细齿,近无柄。花序头状,直径1.5-2cm,类白色,有总花梗,长可达20cm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多种三萜皂甙,有车轴草皂甙(cloversaponin)Ⅰ、Ⅱ、Ⅲ、Ⅳ、Ⅴ的甲酯,β-D-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甲酯(β-D-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 methyl ester),大豆皂甙Ⅰ甲酯(soyasaponin Ⅰ methyl ester),大豆皂甙Ⅱ甲酯(soyasaponin Ⅱ methyl ester)及赤豆皂甙Ⅱ甲酯(azukisaponin Ⅱmethyl ester)等。全草、根、种子均含异黄酮,已知的有刺芒柄花素7-(C〃C-对羟基苯甲酸)-O-β-D-葡萄糖甙[formononetin 7-(c〃2-p-hydroxybenzoyl)-O-β-D-glucoside]。叶含胡萝卜素(carotene)和抗坏血酸(ascorbic acid),葡萄糖(glucose),果糖(fructose),D-肌酸甲醚(D-pinitol),a,β-甲基葡萄糖甙(a,β-methyl glucoside),亚麻苦甙(linamarin),氰甙(cyanogenic glucoside),甘油酸(glyceric acid)。[br]种子含有三种黄酮,即7,4’-二羟基黄酮(7,4'-dihydroxyflavone),4'-羟基-7-甲氧基黄酮(4'-hydroxy-7-methyoxyflavone),3,5-去羟异鼠李素(geraldone)。[br]此外,种子还含2,3-二羟基-2,4-环戊二烯-1-酮(2,3-dihy-droxy-2,4-cyclopentadien-1-one),2R,3R-丁二醇(2R,3R-butandiol),3-羟基-2-甲 基-4-吡喃酮(3-hydroxy-2-methyl-4-pyranone)。还含两种铁氧化还原蛋白(ferredoxin),半乳糖甘露聚糖(galatomannan)。[br]本种的变种 Trifolium repens var.ladino含有多种异黄酮,有鹰嘴豆芽素(biochanin)A,染料木素(genistein),刺芒柄花素(formonentin),大豆素(daiazein)及香豆雌酚(coumestrol)等。
药理作用
醇浸剂0.5%可抑制草履虫之运动。其中所含之雌激素对成长期雌性大鼠子宫,先呈兴奋作用,即应用1-2周后,子宫重量增加,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增生、肥大,子官腔上皮细胞层变长;连续应用至3-4周后,则呈抑制性作用,子官呈退化,上皮细胞层变平;但也有谓其中并无雌激素样物质。其中所含之皂甙能提高离体兔肠张力,加速运动。其叶能使动物(大鼠、豚鼠及羊)甲状腺肿大。
性味
味微甘;性平
毒性
它能引起光致敏性皮炎。
归经
心;脾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凉血;宁心。主癫病;痔疮出血;硬结肿快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三消草
拼音注音
Sān Xiāo Cǎo
别名
螃蟹花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白车轴草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茎匍匐,蔓性,无毛。叶具3小叶,互生;小叶倒卵形或倒心形,长1.5~3厘米,先端圆形或微缺,基部阔楔形,边缘有细齿;托叶甚小,卵状披针形,端尖;叶柄长。叶与花序均由节上长出;小花10~80朵,集成伞形球状花序,具长总梗,长20~30厘米,高于叶;萼齿5,等长;花冠蝶形,白水红或黄白色;雄蕊10,2束;花柱丝状,柱头倾斜。荚果倒卵状,矩形,含种子3~4粒。种子细小,黄褐色。花期6月。
生境分布
栽培于东北地区及江苏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性平,味微甜。
功能主治
清热.凉血。治癫病。
复方
①治癫病(神经失常):三消草一两,煎水服,并用五钱捣绒包患者额上,使病人清醒。
②治痔疮出血:三消草一两,酒、水各半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花清风藤根
- 槟榔花
- 柿子
- 鹿茸
- 玉米油
- 木黄连
- 雪人参
- 鸡爪七
- 九莲灯
- 荠菜
- 石楠
- 过墙风
- 竹(鼠留)子油
- 梧桐白皮
- 使君子
- 地下明珠
- 毛黐头婆
- 夜来香
- 江南卷柏
- 白托柄菇
- 八楞麻
- 圆柏
- 篦子三尖杉
- 水苏
- 小花花椒
- 蓟罂粟
- 黄皮果核
- 三叶槭根
- 粉苞苣
- 鹦鹉
- 野辣子
- 大尾摇
- 空筒泡
- 大薸
- 野罂粟
- 水半夏
- 西河柳
- 杨梅树
- 水黄杨木
- 黄毛耳草
- 仙鹤草根芽
- 假山皮条
- 藜芦
- 酢浆草
- 川滇桤木
- 不灰木
- 毛冬瓜根
- 汉中防己
- 珊瑚草花
- 测试
- 黄花岩松
- 大叶白纸扇
- 赤小豆
- 野决明
- 蓝花葱
- 密花山矾
- 蜻蜒兰
- 罗伞树
- 石龙胆
- 藏荆芥
- 山丹
- 苍蝇草
- 西藏角蒿
- 岩葱
- 楮皮间白汁
- 兜冠黄共享
- 油茶子
- 落花生油
- 香毛草
- 刷把草根
- 石通
- 臭冷杉
- 龙须参
- 海龙
- 莎草蕨
- 药老
- 盐肤木
- 豆渣树
- 半边菜
- 光里白
- 野杜仲果
- 鬣羚角
- 八目鳗
- 小果排草
- 月光花种子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车前草
- 剑花
- 佛手柑根
- 走游草
- 川层草
- 一把香
- 栗寄生
- 普洱茶
- 芙蓉根
- 小豆柴
- 长管香茶菜
- 木槿皮
- 川鄂山茱萸
- 无患子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