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色鳞毛蕨根
《*辞典》:黑色鳞毛蕨根
拼音注音
Hēi Sè Lín Máo Jué Gēn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鳞毛蕨科植物黑色鳞毛蕨的根茎。
原形态
黑色鳞毛蕨,又名:黑足鳞毛蕨、小叶山鸡尾巴草。
多年生草本,高60~100厘米。根茎倾斜。叶簇生,叶柄长30~40厘米,基部密被鳞片,鳞片线状披针形,黑褐色至红褐色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30~60厘米,宽18~25厘米,叶轴疏被泡状鳞片(有时脱落),2回羽状复叶;羽片10~13对,长矩圆形至线状披针形,呈镰刀状弯曲,长10~15厘米,宽3~4厘米;小羽片长矩圆形,长1~3厘米,宽5~10毫米,先端钝,基部耳形,边缘有锯齿。孢子囊群近小羽轴两侧各一行着生;囊群盖圆肾形,反卷。孢子期5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溪旁、林下及石壁的裂缝中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东等地。
功能主治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毒疮溃烂,久不收口,根茎去鳞毛加白糖捣烂敷患处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把子
- 野拔子
- 紫芋
- 紫薇根
- 狮子草
- 粽巴叶
- 沙塘木
- 苏木蓝
- 水黾
- 鸨肉
- 黄花木
- 紫柚木
- 七角风
- 黄花母根
- 岩蒿
- 宜梧
- 小叶眼树莲
- 印度菩提树皮
- 元宝草
- 锡
- 墨
- 墨七
- 蜥蜴
- 侧耳
- 苏木
- 梅
- 木耳
- 粟芽
- 刺芋
- 紫硇砂
- 墨地
- 母菊
- 紫花堇菜
- 侧子
- 紫椴
- 刺藜
- 竹叶艾
- 竹鼠油
- 紫珠
- 木蹄
- 粟奴
- 密马
- 淫羊藿
- 木荷
- 菘菜
- 金荞麦茎叶
- 小过江龙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刺玫
- 苏铁
- 木槿
- 锦鸡
- 辛夷
- 梅露
- 乌蔹莓五加
- 亚黑管菌
- 石鲫
- 红骨参
- 雪上一枝蒿
- 梅叶
- 旋复花
- 蘘荷子
- 大母猪藤
- 木豆
- 母草
- 小红藤
- 韭子
- 西瓜
- 香叶根
- 西桦
- 蟹壳
- 香花刺
- 刺柏
- 木贼
- 楤木叶
- 针叶火绒草
- 木瓜
- 木蓝
- 木薯
- 矮脚枫叶
- 云朴
- 牛心果
- 木莲
- 粟糖
- 刺梨叶
- 檰芽
- 小蓟
- 石鳖
- 血参
- 刺槐
- 刺蒺藜
- 云芝
- 梅花
- 锦葵
- 蚬壳
- 邪蒿
- 血榧
- 穇子
- 地星
- 韭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