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牵牛
《中华本草》:黑牵牛
拼音注音
Hēi Qiān Niú
别名
老鹳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腺花女娄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lene adenantha Franch.[Me-landrium adenanthum(Franch.)Hand.-Mazz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2-30cm。全株被腺柔毛。单叶对生,茎下部的叶具柄,上部的叶无柄;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-4cm,宽0.5-1.5cm,先端钝,基部楔形,两面均具腺柔毛。聚伞花序,具花数朵;苞片披针形,密被腺柔毛;花梗长1-2cm,密被腺柔毛;萼筒状,长1-1.2cm,萼齿三角形,具缘毛,萼脉10,被腺柔毛;花瓣黄色,伸出萼外,先端浅2裂;雄蕊10,花药黄色;子房上位,卵形,花柱3,线形,伸出萼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600m以下的阴坡疏灌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通经;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闭经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肚
- 桐叶千金藤
- 冬青叶
- 狭叶香茶菜
- 蛇地钱
- 金鸡豇豆
- 水伤药
- 糯米藤
- 小一口血
- 罗布麻
- 水莲沙
- 云南红豆蔻
- 满山红
- 对叶四块瓦
- 野油麻
- 李
- 蜘蛛蜕壳
- 空桶参
- 丛毛榕
- 獭胆
- 石松子
- 红瑞木果
- 地仙桃
- 山核桃仁
- 蟛蜞菊
- 白三七根
- 毛杨梅根皮
- 小毒芋
- 徐长卿
- 纤花耳草
- 木薯
- 蝉翼藤
- 石栗子
- 铁马鞭
- 鲨鱼肉
- 笔仔草
- 塔黄
- 波缘假瘤蕨
- 鸡子
- 小花老鼠簕果
- 腊梅花
- 西藏凹乳芹根
- 大沙叶
- 林问荆
- 弹刀子菜
- 薄荷素油
- 壁钱
- 紫萁
- 鸭脚木皮
- 台湾磨盘草
- 金钱木根
- 猪肚木
- 兜兰
- 杜鹃花
- 猫胞衣
- 水翁皮
- 鼹鼠
- 红地榆
- 一皮草
- 鼠尾粟
- 水鸡油
- 羊舌树
- 云香草
- 葡萄藤叶
- 蝶兰
- 乌龟
- 仙掌子
- 斑叶堇菜
- 银不换
- 沙塘木
- 佛手花
- 大红花点地梅
- 松树皮
- 粘毛鼠尾草
- 鹭肉
- 一包花
- 凤尾草
- 龙爪叶
- 四方草
- 五瓣寄生
- 赤楠根
- 水贯众
- 短瓣花
- 龟血
- 熊筋
- 挂金灯
- 红叶藤
- 岩青菜
- 宁油麻藤
- 鳖甲胶
- 禾秆蹄盖蕨
- 楝叶
- 鸽肉
- 野漆树叶
- 黄屈花
- 铅
- 白毛委陵菜
- 蜂蜜
- 月见草油
- 天香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