蛎菜
《中华本草》:蛎菜
拼音注音
Lì Cài
别名
海青菜、岩头青、蛎皮菜
英文名
kelp;tangl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莼科植物蛎菜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lva conglobata Kjellm.
原形态
藻体亮绿色,丛生,高2-4cm,自藻体边缘向基部深裂成许多裂片,相互重叠,似重瓣花朵,边缘略卷曲。体上部膜质,厚30-50μm;基部厚100-125μm,软骨质,稍硬。细胞长方形,下部随着藻体增厚,细胞呈棱柱形,长为宽的1.5-2倍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在中潮带以上,带有沙土的岩石上或石沼边缘。资源分布: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南海沿岸较多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藻体干缩成团块状。水浸展平后,叶状体绿色,长2-4cm,密集丛生,略扩展。叶状体深裂,裂成多数裂片或分枝,各裂片相互重叠,边缘扭曲。叶状体上部膜质,厚30-50μm,下部厚100-125μm,基部较硬,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藻体含硫酸多糖(sulfated polysaccharide),甲基二-α-L-鼠李糖甙(methyl di-α-L-rhamnoside)。
性味
咸;寒
归经
肾;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。主中暑;甲状腺肿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泡水作为清凉饮料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藻:味咸、性寒,有清热、解毒、利水的功能。用于中暑、甲状腺肿。广东用以泡茶作清凉饮料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老蜗生
- 肋柱花
- 腊梅花
- 莱菔子
- 蓝布正
- 蓼大青叶
- 骆驼蹄草
- 老鼠脚迹
- 鹭鸶兰
- 莱菔叶
- 莲花
- 蓝花子
- 藜实
- 螺蛳
- 裂叶秋海棠
- 赖草
- 连香树
- 镰形棘豆
- 梳篦叶
- 驴头
- 菱壳
- 鹿蹄草
- 辣子草
- 连翘
- 驴肉
- 骡宝
- 鳞衣草
- 莲子草
- 莲座蓟
- 黎罗根
- 葎草花
- 蓝茶
- 蜡瓣花根
- 蝼蛄虾
- 绿玉树
- 量天尺
- 老鼠耳
- 鲤鱼
- 芦荟花
- 鹿梨
- 鹿血
- 蓼实
- 路边姜
- 量天尺花
- 铃兰
- 驴蹄草
- 芦莉草叶
- 莲蓬草
- 鹿髓
- 落新妇根
- 蓝桉根皮
- 辽东鳞毛蕨
- 老虎耳
- 鬣羚角
- 鲤鱼目
- 芦叶
- 鲤鱼脂
- 芦竹根
- 路边草
- 辣蓼
- 镰羽贯众
- 菱蒂
- 落地荷花
- 连翘根
- 镰片假毛蕨
- 驴骨
- 鲮鲤
- 鳢鱼血
- 鹭肉
- 露兜竻花
- 芦荟根
- 蓼螺
- 雷公连
- 芦茎
- 蓝萼香茶菜
- 裂叶堇菜
- 辣椒
- 隆萼当归根
- 鲤鱼肠
- 莲叶橐吾
- 零余子
- 落花生枝叶
- 裂蹄
- 郎伞木
- 驴毛
- 藜
- 龙利叶花
- 辣根草
- 鹿心草
- 蓝花扁竹
- 老虎姜
- 老鹳草
- 蓝桉
- 家白蚁
- 落霜红根
- 蓝花石参
- 鹿梨根皮
- 鹿藿
- 落新妇
- 轮叶八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