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心草
《中华本草》:鹿心草
拼音注音
Lù Xīn Cǎo
别名
鹿仙草、见根生、坡本、地杨梅、地吕、万星菌、藤林、猪油药、蒿枝花、土里开花、红菌、牛奶菌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蛇菰科植物粗穗蛇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lanophora dioica R.Br.ex Royle[B.affinis Griff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,洗净,阴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草本,高10-15cm。根茎黄褐色、血红色或灰白带褐色,不规则分枝,单个分枝直径0.5-2.5cm,有时近球形,表面密生颗粒状疣瘤和黄色的星芒状皮孔。花茎圆柱状,紫红色或淡红色,偶带灰白色;苞片鳞状多数,互生,2列,很少旋生,呈覆瓦状排列,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1.5-4cm,宽1.5-2.5cm,内凹,先端钝或微缺。花雌雄异株(序);雄花序卵圆形或长圆形,长3-3.5cm,宽1.5-3cm,雄花辐射对称,下面具苞片,花被裂片4,卵形,聚药雄蕊半球形,花药4枚,马蹄形,斜裂;雌花序椭圆形或圆锥状,长2-7cm,雌花紫红色或橙黄色,子房卵球形,着生于附属体基部,花柱附属体倒梨形,长约1.5mm,先端拱圆形。花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50-3200m的山地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从全株中分离得到咖啡酸甲酯(methyl caf-feate),落叶松脂醇(larisiresinol)。
性味
苦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补肾壮阳;健脾理气;止血。主阳痿;痢疾;胃痛吐血;月经过多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,猪油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罗勒
- 菱叶
- 绿兰花
- 绿豆芽
- 荔枝根
- 老虎刺
- 漏斗苣苔
- 榈木
- 窄叶大戟
- 柳叶绣球菊
- 白杜鹃花
- 半柱花
- 老鼠竻
- 藏菌陈
- 鼹鼠
- 石莲子
- 蜘蛛蜕壳
- 葡萄根
- 鸭嘴癀
- 亚麻
- 金丝梅
- 十两叶
- 鸭脚艾
- 黑鸫
- 赤火绳
- 野山蚂蟥
- 瑞香
- 手参
- 鱼眼草
- 大青根
- 竹砂仁
- 痄腮树
- 总状绿绒蒿
- 臭茉莉叶
- 乔木五加
- 石上莲
- 酸模叶
- 醋栗
- 鹿角
- 庵闾
- 地菍果
- 六棱菊
- 石长生
- 巴豆壳
- 华中瘤足蕨
- 水半夏
- 林荫千里光
- 接骨木
- 红榔木
- 枳椇
- 蠮螉
- 鸭脚蓼
- 根辣
- 救必应
- 朝鲜一枝黄花
- 土阿魏
- 布狗尾
- 矮脚枫叶
- 鸭公青
- 大蕉皮
- 短瓣花
- 苘实
- 蠵龟血
- 博落回
- 臭灵丹
- 胡桃油
- 秋海棠
- 西番莲
- 山枝仁
- 指甲兰
- 蓖麻油
- 梨
- 倒水莲
- 鱼鳔
- 草金杉
- 天脚板
- 盘龙参
- 老鼠簕
- 短柄枹栎虫瘿
- 粃壳草
- 乌豆根
- 大草乌
- 大桫椤
- 皮袋香根
- 毛果珍珠茅
- 豨莶草
- 玉蝉花
- 山道年蒿
- 肺心草
- 海金沙
- 桑皮汁
- 乌鸦
- 过山青
- 蕗蕨
- 龙珠根
- 水虾草根
- 梓实
- 石栗子
- 锦香草叶
- 刺萆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