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心草
《中华本草》:鹿心草
拼音注音
Lù Xīn Cǎo
别名
鹿仙草、见根生、坡本、地杨梅、地吕、万星菌、藤林、猪油药、蒿枝花、土里开花、红菌、牛奶菌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蛇菰科植物粗穗蛇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lanophora dioica R.Br.ex Royle[B.affinis Griff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,洗净,阴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草本,高10-15cm。根茎黄褐色、血红色或灰白带褐色,不规则分枝,单个分枝直径0.5-2.5cm,有时近球形,表面密生颗粒状疣瘤和黄色的星芒状皮孔。花茎圆柱状,紫红色或淡红色,偶带灰白色;苞片鳞状多数,互生,2列,很少旋生,呈覆瓦状排列,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1.5-4cm,宽1.5-2.5cm,内凹,先端钝或微缺。花雌雄异株(序);雄花序卵圆形或长圆形,长3-3.5cm,宽1.5-3cm,雄花辐射对称,下面具苞片,花被裂片4,卵形,聚药雄蕊半球形,花药4枚,马蹄形,斜裂;雌花序椭圆形或圆锥状,长2-7cm,雌花紫红色或橙黄色,子房卵球形,着生于附属体基部,花柱附属体倒梨形,长约1.5mm,先端拱圆形。花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50-3200m的山地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从全株中分离得到咖啡酸甲酯(methyl caf-feate),落叶松脂醇(larisiresinol)。
性味
苦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补肾壮阳;健脾理气;止血。主阳痿;痢疾;胃痛吐血;月经过多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,猪油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寒莓叶
- 菵米
- 土贝母
- 薤白
- 吴茱萸叶
- 拔毒草
- 鸡屎白
- 猪毛七
- 鲫鱼骨
- 熊蕨根
- 鸡蛋果
- 篱栏网
- 白头翁
- 蓬莱葛
- 红云草
- 越橘叶
- 石壁莲
- 碎骨红
- 杜仲藤
- 桄榔子
- 白豆
- 豆蔻壳
- 金纳香
- 圆瓣冷水花
- 水獭肝
- 镰羽贯众
- 石碱
- 灵砂
- 梅叶
- 鸡嗉子叶
- 软枣子
- 龙爪叶
- 蘽根
- 喜树皮
- 龙须眼子菜
- 绒毛鸭脚木
- 紫芋
- 鸡腰果
- 乌贼鱼肉
- 藜芦
- 臭油果
- 泽泻
- 蹋菜
- 通天连
- 银柴胡
- 大叶醉鱼草
- 水枇杷
- 长叶山芝麻
- 草血竭
- 大叶马尾连
- 铁苋
- 小罗伞
- 沙糖木
- 火秧竻蕊
- 路旁菊
- 鹭鸶兰
- 竹精
- 钟乳石
- 古山龙
- 天水蚁草
- 蚺蛇胆
- 赛莨菪
- 橘络
- 乌骚风
- 稻芽
- 豆瓣绿
- 蛇接骨
- 黄花夹竹桃
- 千叶独活
- 凤凰衣
- 羊胲子
- 红豆
- 铜骨七
- 芦荟
- 蒲棒
- 生姜
- 走马芹
- 破血丹
- 热痱草
- 红筷子
- 虎睛
- 小茜草
- 大叶钩藤根
- 浮尸草
- 倒挂牛
- 地菍根
- 兴安毛连菜花
- 毛千屈菜
- 须叶藤叶
- 芒果核
- 鹿蹄肉
- 广金钱草
- 车桑仔根
- 野洋烟根
- 鸡桑根
- 豆腐泔水
- 刺楸茎
- 拘那花
- 红陈艾
- 磨盘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