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花葱
《中华本草》:蓝花葱
拼音注音
Lán Huā Cōnɡ
别名
白狼葱、野葱、野韭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天蓝韭的全草或鳞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lium cyaneum Regel [A.szechuani-cum Wang et Tang]采收和储藏:夏季花将开时采收,抖净泥土,晾干。
原形态
天蓝韭,草本,具根茎。鳞茎狭柱形,簇生;鳞茎外皮黑褐色,老时纤维质近网状。花草纤细,圆柱形,长10-30cm,常在下部被叶鞘。叶基生;叶片狭条形,长5-25cm,宽l-l.5(-2)mm。总苞单侧开裂,比花序短,宿存;伞形花序半球形,多花,花梗长4-12mm;无小苞片;花被片卵形,天蓝色或紫蓝色;花被片6,长3.5-5mm,内轮的卵状长圆形,钝头,外轮的椭圆状长圆形,有时先端微凹,常较短;花丝伸出花被,长5-8mm,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,内轮的基部扩大,有时两侧各具1齿;子房球形,基部具3凹穴;花柱伸出花被,长4-7mm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山坡、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湖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散风寒;通阳气。主感冒风寒;阴寒腹痛;四肢逆冷;小便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蓝花葱
别名
野葱、天蓝韭、白狼葱
来源
百合科蓝花葱Allium cyaneum Regel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西北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西藏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发散风寒,通阳,健胃。主治风寒外感,阴寒腹痛,肢冷脉微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麻根
- 剑叶耳草
- 山柰
- 蔓胡颓子
- 亮叶冬青
- 热痱草
- 桑椹酒
- 沙枣
- 莲子
- 地涩涩
- 黄花夹竹桃
- 苏木蓝
- 山马兰
- 小叶柳
- 土附子
- 四方草
- 草地早熟禾
- 大叶黄杨根
- 黄花菜
- 檰芽
- 南瓜根
- 戟叶石韦
- 楮实
- 野杜仲果
- 砂仁花
- 疣果冷水花
- 柱果木榄叶
- 黄鼠肉
- 朴树皮
- 寄马桩
- 家独行菜
- 牛心果
- 猫头
- 光杆琼
- 野梨枝叶
- 牡荆子
- 金丝草
- 桃枝
- 大鹅儿肠
- 贯众
- 铁浆
- 水火麻
- 大肺经草
- 十姊妹
- 水牛尾
- 撒发
- 野樱桃根
- 野决明
- 水马桑
- 矮脚苦蒿
- 白扁豆
- 苦艾
- 白柳
- 荜茇根
- 滇南冠唇花
- 古羊藤
- 猫须草
- 小报春
- 茵芋
- 白猪栗
- 羊哀
- 牛蹄
- 金发草
- 佛甲草
- 五瓣寄生
- 黑头草
- 黄矾
- 九倒生
- 花鱼
- 老虎姜
- 番荔枝叶
- 露兜簕
- 龙脑香子
- 蓝猪耳
- 青海鸢尾子
- 红粘谷子
- 狗肉
- 广东土南星
- 磨盘根
- 金刚一棵蒿
- 博落回
- 密叶绢藓
- 翼枝榆
- 罗布麻
- 山莓
- 青香藤
- 豆油
- 夜花藤
- 长春花
- 榛子
- 苏黄耆
- 水芦荻根
- 醉针茅根
- 洋地黄
- 三台红花
- 锦灯笼
- 小红蒜
- 心叶兔耳风
- 木兰寄生
- 大血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