镰叶瘤足蕨
《中华本草》:镰叶瘤足蕨
拼音注音
Lián Yè Liú Zú Jué
别名
高山瘤足蕨、小贯众、斗鸡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瘤足蕨科植物镰叶瘤足蕨的全草或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giogyria rankanensis Hayata[P.distinctissima Ching;P.adnata Bedd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45cm。具直立或斜升的根茎。叶簇生,二型;营养叶柄长14-18cm,基部三棱形,有1-2对气囊体,向上略呈三棱形或半圆形;叶片狭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7-25cm,基部宽8-11cm,一回羽状分裂;羽片纸质,15-20对,互生,长4-6cm,宽8-13mm,上下面均为绿色,渐尖头,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,基部不对称,上侧沿叶轴上延,下侧圆形,边缘近全缘或有齿;叶脉羽状,侧脉单一或二叉状。孢子叶叶柄长30-40cm;叶片一回羽状,长14-22cm,宽4-6cm;羽片15-25对,极度收缩呈线形,长5-7cm,宽2-3mm;侧脉通常二叉,伸至叶边1/2处。孢子囊生于小脉顶部,成熟时布满羽片下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800m的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林下及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辛;凉
归经
入膀胱、肺、肝三经
功能主治
发表清热;祛风止痒;透疹。主流行性感冒;麻疹;皮肤瘙痒;血崩;扭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烧灰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感冒发热、皮肤搔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曼陀茄根
- 木本胡枝子皮
- 鲈鱼
- 轮叶棘豆
- 曼陀罗根
- 辽瓦松
- 陆英果实
- 岩败酱
- 铜骨七
- 骆驼蓬
- 鳞始蕨
- 崖棕根
- 雷五加叶
- 岩七
- 土牛膝
- 莨菪根
- 鹿胎
- 龙头草
- 芦竹
- 龙骨莲
- 轮叶马先蒿
- 密马
- 明党参
- 雷公橘
- 驴打滚儿草
- 蓝锭果
- 密叶绢藓
- 驴耳朵草
- 老龙皮
- 鲤鱼鳞
- 鲤鱼齿
- 蓝花参
- 蓝花石参
- 墨汁鬼伞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木半夏果实
- 驴耳风毛菊
- 莲子心
- 菱
- 萝藦子
- 蓝花葱
- 轮叶八宝
- 辣薄荷
- 鹿皮
- 莲座叶通泉草
- 墨地
- 轮叶景天
- 帽辫七
- 铃茵陈
- 铃铃草
- 木半夏
- 陆英根
- 梧桐根
- 良旺茶
- 鹿藿根
- 腊瓣花
- 鹿肉
- 萝芙木
- 龙爪菜
- 蓝叶藤
- 藜茎
- 墓头回
- 裸柱菊
- 裸茎金腰子
- 木本猪毛菜
- 露珠香茶菜
- 鲮鱼
- 芦竹沥
- 荔枝叶
- 萝芙木茎叶
- 落葵子
- 密毛桃叶珊瑚根
- 辣椒茎
- 木兰寄生
- 辣辣菜
- 木兰皮
- 鹿蹄根
- 龙胆地丁
- 木本胡枝子叶
- 陆英
- 零陵香
- 鹿头肉
- 蓝树
- 螺旋藻
- 埋博树
- 密枝问荆
- 轮伞五加
- 密花美登木
- 连翘茎叶
- 连钱草
- 鲤鱼胆
- 鳢鱼肠
- 轮环藤
- 木半夏叶
- 露兜竻心
- 良藤
- 莲座蓟
- 菱壳
- 葎草
- 葎草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