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头尖
《中国药典》:两头尖
拼音注音
Liǎnɡ Tóu Jiān
别名
红背银莲花、红被银莲花
英文名
RHIZOMA ANEMONES RADDEANAE
来源
本品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的干燥根茎。夏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干燥。
形状
本品呈类长纺锤形,两端尖细,微弯曲。其中近一端处较膨大。长1~3cm,直径2~7mm。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,具微细纵皱纹,膨大部位常有1~3个支根痕呈鱼鳍状突起,偶见不明显的3~5环节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略平坦,类白色或灰褐色,略角质样。无臭,味先淡后微苦而麻辣。
性味
辛,热;有毒。
鉴别
(1)本品横切面:表皮细胞 1列,切向延长,外壁增厚。皮层由10余列类圆形薄壁细胞构成。维管束外韧型,10余个排成环状,韧皮部细胞皱缩,木质部导管6 ~24个,形成层不明显。射线宽阔,髓部较大,为类圆形薄壁细胞构成。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。粉末灰褐色。淀粉粒众多,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2~11μm,脐点点状或短缝状,层纹不明显;复粒由2~4分粒组成。表皮细胞红棕色、黄色或亮黄色,外壁木栓化增厚,常呈脊状或瘤状突入细胞内。网纹、螺纹或梯纹导管多见,直径10~33μm,少有具缘纹孔导管。
(2)取本品粗粉2g,加甲醇10ml,置水浴上微温,振摇10分钟,滤过,取滤液2ml,加 1%氢氧化钠溶液2ml,置水浴上加热3 分钟,溶液呈澄明的鲜黄色,再加 1%盐酸溶液使成酸性,溶液鲜黄色消褪,生成乳白色混浊。
(3)取本品粗粉1g,加70%乙醇10ml,置水浴上微沸10分钟,滤过,取滤液2ml,蒸干,加醋酐1ml 使溶解,沿壁缓缓加入硫酸,界面即显紫红色,放置,上层显污绿色。
归经
归脾经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消痈肿。用于风寒湿痹,四肢拘挛,骨节疼痛,痈肿溃烂。
用法用量
1.5~3g。外用适量。
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升药底
- 大山芝麻
- 滇羌活
- 小黄断肠草
- 刺柄莲座蕨
- 螺蛳
- 石油菜
- 小花吊兰
- 一匹绸
- 鸭儿芹果
- 干岩矸
- 鸢嘴
- 粗榧根
- 拿虎
- 铁粉
- 黑面防己
- 黄零陵香
- 灯蛾
- 定木香
- 毛叶石楠根
- 鹿衔草
- 无爷藤
- 土红苓
- 滇车前
- 大荃麻
- 三加皮
- 忍冬藤
- 蜘蛛蜕壳
- 五指毛桃果
- 色赤杨
- 水前草
- 春花胡枝子
- 川素馨
- 新香草
- 大黄
- 对叶豆
- 土田七
- 建兰根
- 匍伏堇
- 山木通
- 毛桤
- 赤石脂
- 高粱根
- 狗尾草子
- 铁轴草
- 粗榧枝叶
- 鸡冠草
- 蓑草根
- 西藏酸模
- 苔垢菜
- 海人草
- 柿饼
- 楮头红
- 鳣鱼肝
- 条裂山莴苣
- 小金发藓
- 桂丁
- 走马风
- 鼠胆
- 紫青藤
- 蜇虫
- 石柑子
- 美花风毛菊
- 辛夷
- 丽江山慈菇
- 叉枝藻
- 光叶山黄麻
- 走马胎叶
- 寄居蟹
- 孜然
- 水龙
- 铃当子
- 蜈蚣草
- 金毛七
- 知母
- 绵毛娃儿藤
- 茴香虫
- 橄榄根
- 石寄生
- 臭威灵
- 草龙根
- 牛奶树
- 南瓜根
- 臭藿香
- 半柱花
- 斯里兰卡肉桂
- 密穗砖子苗
- 东紫堇
- 核桃楸果仁
- 苕叶细辛
- 西红花
- 老虎泡
- 亮光菜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楮实
- 狗肝菜
- 将军树
- 生姜皮
- 蜘蛛果茎叶
- 垂丝卫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