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叶龙胆
《中华本草》:六叶龙胆
拼音注音
Liù Yè Lónɡ Dǎn
出处
始载于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六叶龙胆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ntiana hexaphylla Maxim.ex Kus-ne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-20cm。根多数,略肉质,须状。花枝多数丛生,铺散,斜升,紫红色或黄绿色,具乳突。莲座丛叶极不发达,三角形,长5-10mm,宽达2mm,无端急尖;茎生叶6-7枚,稀5枚轮生,先端钝圆,边缘粗糙,下部叶小,在花期常枯萎,中、上部叶大,由下向上渐密集,线状匙形,长5-15mm,宽1.5- 3mm。花单生枝顶,下部包围于上部叶丛中,6-7数,稀5-8数,无花梗;花萼筒紫红色或黄绿色.倒锥形或倒锥状筒形.长8-10mm,裂片叶状,绿色,与上部叶同形,弯缺狭,截形,花冠蓝色,具深蓝色条纹或有时筒部黄白色,筒形或狭漏斗形,长3.5-5cm,裂片卵形或卵圆形,先端钝,边缘具不明显的啮蚀形,褶整齐,边缘啮蚀形;雄蕊着生于花管筒下部,花丝钻形,花药狭长圆形;子房线状披针形,长7-10cm,子房柄长14-16mm,花柱线形,柱头2裂,裂片外反。蒴果内藏,稀先端外露,果柄长至5cm。种子黄褐色,有光泽,表面具蜂窝状网隙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700-4400m的山坡草地、路旁、高山草甸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;性温
功能主治
解毒;燥湿。主炭疽;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~9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苦、性温。有祛风除湿功能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,炭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楮皮间白汁
- 酒瓶花
- 石韦根
- 斩龙草
- 白龙头
- 水榕木根
- 榕树果
- 白苏子油
- 黄山鳞毛蕨
- 荨麻
- 猪毛蕨
- 大白顶草
- 刺沙蓬
- 獭肝
- 鲻鱼
- 水百合
- 花杜仲藤
- 渐尖毛蕨
- 柳叶鬼针草
- 红花点地梅
- 索骨丹
- 百灵草
- 驴蹄草
- 钩吻
- 罗锅底
- 牛胆参
- 卡密
- 蛇接骨
- 红皮云杉
- 胡麻叶
- 钝齿铃子香
- 白杨树
- 知母
- 贯众
- 布荆
- 毛稔
- 大发表
- 萝卜防己
- 黄果茄
- 鹌鹑蛋
- 桃枝
- 长前胡
- 马耳草
- 复生草
- 紫堇
- 棣棠花
- 湖北海棠
- 矮子常山
- 大叶白纸扇
- 柿皮
- 牡荆子
- 龙齿
- 马蹄细辛
- 矮杨梅
- 豆列当
- 癞树叶
- 粗叶木
- 款冬花
- 高原蚤缀
- 秦皮
- 蹋菜
- 大浮萍
- 山胡椒叶
- 菟丝子
- 漏斗瓶蕨
- 榛蘑
- 牌楼七
- 鹈鹕油
- 枫香树根
- 大薸
- 苏铁根
- 大黄茎
- 雷公藤
- 土贝母
- 白刺花叶
- 车前草
- 白脂麻
- 掌裂秋海棠
- 小婆婆纳
- 亮叶冬青
- 黄珠子草
- 清香桂
- 小三棵针
- 长梗千里光
- 苜蓿根
- 黄海葵
- 海南虎皮楠
- 蚕砂
- 牛脂
- 黄山五叶参
- 大管
- 大叶紫薇
- 金刚口摆
- 桂子
- 野菠菜
- 陈火腿骨
- 细叶卷柏
- 艾片
- 山麻雀
- 偏瓣花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