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星草
《中华本草》:罗星草
拼音注音
Luó Xīnɡ Cǎo
别名
四方正、四不正、糖果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罗星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scora melastonzacea Hand.-Mazz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全株光滑无毛。茎直立,多分枝。叶对生;无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1-5cm,宽0.5-2.5cm,茎上部叶较小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;叶脉细,3-5条。复伞形花序假二叉分枝;花萼筒形,4浅裂,萼筒膜质,长9-11mm;花冠白色,长1.4-1.6cm,先端裂片4,平展,十字形。椭圆形或长圆状匙形;雄蕊4,着生于花冠筒上部,不整齐,1枚发育,花丝丝状,长2-2.5mm;子房无柄,圆柱形,长5-6.5cm,花柱丝状,长8.5-10mm,柱头2裂,裂片长圆形。蒴果内藏,长圆形,膜质,长7-8mm。种子细小,扁圆形,黄褐色,表面具网纹。花、果期8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400m的山谷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接骨。主肝炎;胆囊炎;急性肠炎;痢疾;扁桃体炎;跌打骨折;关节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罗星草
别名
糖果草
来源
龙胆科罗星草Canscora melastomacea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消肿,散瘀止痛,接骨。主治急性胆囊炎,急性肠炎,急性扁桃体炎;外用治跌打,骨折,关节肿痛。
用法用量
全草3~4钱,水煎服。外用鲜全草捣烂或用全草研粉调酒外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裸柱菊
- 猪笼草
- 毒芹根
- 地胆草
- 毛嘴签
- 紫茉莉根
- 山腊梅
- 猫耳朵草
- 竹节菜
- 对叶油麻叶
- 瓠子
- 野冬菊
- 血藤
- 接骨紫菀
- 苦木根
- 椎连栎
- 香草兰
- 柘木白皮
- 皱叶鼠李
- 短腺小米草
- 庵 (艹闾)子
- 饱饭花枝叶
- 高粱根
- 谷皮藤
- 青榨槭
- 半边藕
- 中华赛爵床
- 龙须藤
- 蕨
- 向日葵花托
- 姜三七
- 苹果叶
- 苦瓜子
- 败酱草
- 鲮鱼
- 钓杆柴
- 青蒿
- 虎骨胶
- 牛角瓜
- 凹朴皮
- 齿叶橐吾
- 小萹蓄
- 雁肪
- 小茜草
- 獐牙菜
- 香橼根
- 蛾眉石凤丹
- 苦楝皮
- 蒲圻贝母
- 雀头血
- 鼻血草
- 祖司麻
- 长松
- 阿尔泰扭藿香
- 龙牙楤木果
- 鹿皮
- 绒仙人球
- 舌状蜈蚣藻
- 福建柏
- 茖葱
- 莪术
- 土常山
- 青酒缸根
- 牛心茄子
- 八角枫根
- 蚌兰叶
- 人头七
- 麻牛膝
- 黎豆
- 紫茎
- 骨碎补毛
- 红花山牵牛
- 鳖甲
- 蜂蝇
- 铜牛皮
- 蚕砂
- 降真香
- 辣椒叶
- 早谷藨
- 苦楝花
- 蓝猪耳
- 青骨藤
- 白马阴茎
- 腐沫
- 牛耳岩白菜
- 短小蛇根草
- 苦绳
- 荷青花
- 竹卷心
- 千金藤
- 赤阳子
- 帚菌
- 矮脚龙胆
- 黑头草
- 日中花
- 雪猪油
- 白牛胆根
- 短穗兔耳草
- 高粱乌米
- 鸭跖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