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毛蕨
《中华本草》:星毛蕨
拼音注音
Xīnɡ Máo Jué
英文名
Prolific Ampelopter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星蕨科植物星毛蕨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pelopteris prolifera (Retz.) Copel[Hemionitis prolifera Retz.]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pelopteris prolifera (Retz.) Copel[Hemionitis prolifera Retz.]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攀援,高50-170cm。根茎横生,木质,疏被黄褐色、披针形鳞片,顶端短尖,全缘,外面有星状分枝纤毛。叶簇生或近生;叶柄长15-20cm,禾秆色,有光泽,基部暗棕色而稍膨大,疏被鳞片,向上光滑,上面与叶轴有浅沟及棱;叶片坚草质或纸质,长圆状阔披针形,长30-150cm或更长,宽10-20cm,一回羽状,叶片为无限生长,即羽片腋间生出鳞芽,由此分枝,这些分枝形体较小而不生孢子囊群,叶轴的先端着地生根,形成新植株,行无性繁殖;羽片7-9对,互生,平展,披针形,近无柄,长4-14cm,宽1-1.5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截形或稍呈心脏形,边缘波状或有钝齿,下部的羽片近对生而最长,上部的渐缩短,最上的变为耳形;叶片近无毛或下面有灰白色针状毛;叶轴及羽轴上面的狭沟两侧有短毛;羽轴及中脉下面隆起;叶脉羽状,侧脉6-9对,上部2-3对分离并伸达叶边,其余的连接成斜方形网眼,外行小脉曲折。孢子囊群幼时为圆形或长圆形,背生于侧脉中部,沿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,成熟时常汇合满布于羽片背面;无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000m的河岩溪边,常攀援于密林或灌木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辛;凉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。主胃炎;痢疾;淋浊;风湿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胃炎、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青丝线
- 光慈姑
- 穿鱼藤
- 小果倒地铃
- 马缨杜鹃
- 麻花
- 粉绿益母草
- 老鸦柿
- 麦芽
- 麻滓
- 麻鱼骨
- 马蔺子
- 马蔺花
- 马银花
- 天名精
- 七筋姑
- 麦穗七
- 麻疯树
- 马蔺
- 马铃薯
- 马骨
- 麦斛
- 鸡嗉子根
- 麻蕡
- 麻叶绣球
- 麻油
- 马肉
- 麻柳叶
- 马甲子根
- 马齿
- 麻风树
- 马皮
- 马钱子
- 马鬃蛇
- 马鬐膏
- 马鹿花
- 麋角
- 麦瓶草种子
- 四川山矾
- 台湾榕
- 黑骨头
- 麻秸
- 马蹄细辛
- 马鞍叶
- 马瓞儿
- 马蹄草
- 马陆
- 马鞭草
- 麻鱼肉
- 马蹄金
- 麻叶荨麻
- 麦瓶草
- 麻栎
- 麻雀脑
- 麻黄
- 马牙半支
- 马蝗果
- 麻叶
- 麻牛膝
- 麻皮
- 麻腐
- 麦冬
- 冬葵根
- 马蹄甲
- 麦刺藤叶
- 麦麸草根
- 麦奴
- 绿绒蒿
- 马骨节
- 麻黄根
- 马草
- 马鹊树
- 兔皮毛
- 鳗鲡
- 鳗鲡鱼膏
- 马钱子粉
- 小狼毒
- 笑靥花
- 大金发藓
- 竹叶艾
- 柠条花
- 大叶金锦香
- 紫荆桠
- 鸡雪莲
- 龙牙楤木
- 龙须草
- 龙骨
- 鸡爪槭
- 龙舌兰
- 鸡肫草
- 鳢鱼血
- 鹭肉
- 龙爪树
- 龙眼叶
- 龙虾
- 鲛鱼胆
- 鸡冠子
- 牛胞衣
- 鸡血七
- 龙利叶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