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齿
《中华本草》:马齿
拼音注音
Mǎ Chǐ
别名
马牙
英文名
Horse teeth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马的牙齿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敲取牙齿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马,体格高大,骨骼肌发达,四肢强颈有力。体高1.27-1.60m,体重225-773kg。雌雄差异很大。马头面部狭长,耳小而尖,直立。鼻宽,眼大。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,具有长毛即鬃毛。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。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,毛部也有长的鬃毛。我国马的品种较多,有蒙古、河曲、伊犁、三河、黑河等种,因品种不同,身体大小、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、花毛、黑毛、栗毛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马属草原动物,善奔驰,草食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心;脾经
功能主治
镇惊熄风;解毒止痛。主小儿惊痫;疔疮痈疽;龋齿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煅存性研末,1-3g;或以水磨汁。外用:适量,烧灰研末,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小儿马痫。2.《本草拾遗》:烧作灰,唾和,绯帛贴丁肿上,根出。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水磨(服)治惊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马齿
拼音注音
Mǎ Chǐ
别名
马牙(《本草拾遗》)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马科动物马的牙齿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平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惊痫,疔疮,牙痛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小儿马痫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烧作灰,唾和,绯帛贴丁肿上,根出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水磨(服)治惊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煅存性研末,0.5~1钱;或以水磨汁。外用:烧灰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疔肿未破:白马齿烧灰。先以针刺破乃封之,用湿面围肿处,醋洗去之,根出。(《肘后方》)
②治赤根疔:捣马牙齿末,腊月猪脂和敷之,拔根出,亦烧灰用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虫牙作痛:马牙一枚煅热,投醋中七次,待冷含之。(《唐瑶经验方》)
④治内痈未作头者:马牙灰和鸡子涂之,干则易。(《千金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麻风树
- 南烛子
- 南瓜
- 马缨花
- 马蓼
- 麋角
- 金边莲
- 金银花
- 奶浆木
- 柠檬桉
- 楠藤
- 泥鳅滑液
- 马刀肉
- 牛嗓管树根
- 马尿泡
- 牛大力
- 牛奶子
- 马蹄荷
- 金花树
- 南藤
- 娘娘菜
- 韭菜子
- 马铃薯
- 马雹儿
- 鸡胆
- 麻羊藤
- 南烛根
- 女儿红叶
- 茉莉叶
- 尿泡草
- 马乳
- 马尾连
- 马棘
- 马甲子叶
- 山核桃皮
- 南板蓝叶
- 奶汁树
- 扭肚藤
- 牛奶柴
- 鳗鲡鱼骨
- 茉莉花露
- 宁波溲疏
- 面头叶
- 马尾千金草
- 马绊草
- 马陆
- 麻鱼胆
- 苜蓿根
- 茅栗根
- 茅瓜
- 蒙古马兰
- 柠檬
- 马尿烧
- 马桑寄生
- 牛巴嘴
- 麻楝
- 南赤瓟
- 茅香花
- 茉莉
- 女儿茶
- 牛喉咙
- 马尾伸筋草
- 牛奶浆草
- 马瓞儿
- 马鞍藤根
- 麦瓶草种子
- 麻柳叶
- 金花草
- 茅栗仁
- 柠条根
- 楠材
- 马肉
- 麻蕡
- 南川升麻
- 南烛叶
- 女菀
- 柠檬根
- 柠鸡儿
- 马钱子
- 马鬃蛇
- 马鬐膏
- 女儿红根
- 莽草根
- 女贞根
- 宁油麻藤
- 面筋
- 马尔康水黄连
- 马尾伸筋
- 麻叶
- 麻皮
- 奶浆柴胡
- 锦鸡儿
- 蜜柑草
- 闽粤千里光
- 麦冬
- 金钟茵陈
- 女萎
- 蒙疆苓菊
- 蒙自水芹
- 蒙自草胡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