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毒草
《中华本草》:冷毒草
拼音注音
Lěnɡ Dú Cǎo
别名
地黄瓜、匍匐堇
英文名
Herb of Creeping Violet
出处
出自《文山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pilosa Bl. [V.glaucescens Ouhem.;Vsepens Wall. Ex Ging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无地上茎或具极短的地上茎。根茎垂直或斜生,具明显的节间。匍匐枝纤细,延伸,有均匀散生的叶。叶近基生;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下部者远大于叶征,密被倒生长硬毛,托叶大部分离生,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边缘具有长或短的流苏状齿。叶片卵形或狭卵形,先端尾状渐尖或锐尖,基部弯缺狭而深,有白色硬毛,边缘有印齿,长2-6cm,宽1-3cm。花淡紫色或白色;花梗常高出于叶,疏生短毛或近无毛;萼片5,披针形,基部附属物长2-2.5mm,外面通常散生白色短毛;花瓣5,长圆状倒卵形,下方花瓣较短,距呈囊状.蒴果近球形,被柔毛或无毛.种子表面具点状突起,侧下方有明显的附属物.花期春季.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2000m的山地林下、草地或路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西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。湿润展开后,根茎较长,并有数条匍匐茎,叶柄较长,叶片民形,先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,边缘有印齿,叶片下部和叶柄具毛茸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味苦,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疮疡肿毒;毒索咬伤;刀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
复方
治蛇咬伤 冷毒草全株加茄子法捣烂,外敷患处。如有瞳孔散大或复视,在外敷的同时,可用伸筋草适量,煎水内服。
临床应用
治蛇咬伤:冷毒草加茄子汁捣烂外敷患处。如有瞳孔散大或复视,在外敷的同时,可用伸筋草适量,煎水内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冷毒草
拼音注音
Lěnɡ Dú Cǎo
别名
地黄瓜
出处
《文山中草药》
来源
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的全株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集。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地下茎长,地上茎短或缺,多匍匐枝。基生叶具长柄,卵状心形,长2.5~5厘米;先端通常长尖,基部弯缺狭而深,边缘有钝齿,叶和叶柄有柔毛,下面脉上较密;托叶褐色,离生,边缘有疏睫毛。花两侧对称,具有柔毛的长梗;萼片5,矩圆状披针形;花瓣5,淡紫色,距短,囊状。果球形,通常有短柔毛。种子小,黑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边、路旁及林间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治蛇咬伤:冷毒草加茄子汁捣烂外敷患处。如有瞳孔散大或复视,在外敷的同时,可用伸筋草适量,煎水内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烂泥蒿
- 丽江青木香
- 棱萼母草
- 灵芝草
- 凌霄花
- 老白花
- 梨果仙人掌
- 庐山香科科
- 柳叶菜
- 卵叶寄生
- 柳杉
- 柳枝
- 榄仁树子
- 龙眼叶
- 芜菁子
- 六角英
- 齿叶草
- 兔肉
- 羊皮
- 建兰花
- 水晶兰
- 山胡椒根
- 鷃
- 木瓜枝
- 小黄树
- 滴血根
- 大独叶草
- 血当归
- 九牛力
- 椰子瓤
- 合血香
- 樗鸡
- 生瓜
- 银不换
- 野罂粟壳
- 紫云英
- 狗狗秧
- 矩叶大青
- 葱须
- 枇杷叶
- 梁王茶
- 东风螺壳
- 野苦荬菜
- 阴香皮
- 石腊竹
- 红靛
- 石头菜
- 牌楼七
- 鸡挂骨草
- 砂漏芦根
- 迭裂黄堇
- 痰药
- 新裂耳蕨
- 红须须
- 白仙茅
- 杜鹃兰
- 煨姜
- 白芷叶
- 獭胆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薜瓣
- 红花雪莲花
- 翅卫矛
- 松根
- 松球
- 漆树根
- 云南美登木
- 吉祥草
- 过岗龙
- 藏羚角
- 八角莲
- 黄唇鱼心
- 粘鱼须
- 天花粉
- 雷五加
- 鳢鱼
- 野辣蓼
- 李根
- 沼地马先蒿
- 小红袍
- 羖羊角
- 蓝猪耳
- 砂仁壳
- 海底柏
- 桂花
- 丁香枝
- 卵叶鳞始蕨
- 圆萼刺参
- 生姜皮
- 红皮
- 青棉花藤根
- 蜣螂
- 茨菇草
- 毡盖木耳
- 糖橘红
- 荷莲豆菜
- 大木通
- 山牛毛毡
- 血余
- 甘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