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毒草
《中华本草》:冷毒草
拼音注音
Lěnɡ Dú Cǎo
别名
地黄瓜、匍匐堇
英文名
Herb of Creeping Violet
出处
出自《文山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pilosa Bl. [V.glaucescens Ouhem.;Vsepens Wall. Ex Ging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无地上茎或具极短的地上茎。根茎垂直或斜生,具明显的节间。匍匐枝纤细,延伸,有均匀散生的叶。叶近基生;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下部者远大于叶征,密被倒生长硬毛,托叶大部分离生,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边缘具有长或短的流苏状齿。叶片卵形或狭卵形,先端尾状渐尖或锐尖,基部弯缺狭而深,有白色硬毛,边缘有印齿,长2-6cm,宽1-3cm。花淡紫色或白色;花梗常高出于叶,疏生短毛或近无毛;萼片5,披针形,基部附属物长2-2.5mm,外面通常散生白色短毛;花瓣5,长圆状倒卵形,下方花瓣较短,距呈囊状.蒴果近球形,被柔毛或无毛.种子表面具点状突起,侧下方有明显的附属物.花期春季.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2000m的山地林下、草地或路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西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。湿润展开后,根茎较长,并有数条匍匐茎,叶柄较长,叶片民形,先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,边缘有印齿,叶片下部和叶柄具毛茸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味苦,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疮疡肿毒;毒索咬伤;刀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
复方
治蛇咬伤 冷毒草全株加茄子法捣烂,外敷患处。如有瞳孔散大或复视,在外敷的同时,可用伸筋草适量,煎水内服。
临床应用
治蛇咬伤:冷毒草加茄子汁捣烂外敷患处。如有瞳孔散大或复视,在外敷的同时,可用伸筋草适量,煎水内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冷毒草
拼音注音
Lěnɡ Dú Cǎo
别名
地黄瓜
出处
《文山中草药》
来源
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的全株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集。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地下茎长,地上茎短或缺,多匍匐枝。基生叶具长柄,卵状心形,长2.5~5厘米;先端通常长尖,基部弯缺狭而深,边缘有钝齿,叶和叶柄有柔毛,下面脉上较密;托叶褐色,离生,边缘有疏睫毛。花两侧对称,具有柔毛的长梗;萼片5,矩圆状披针形;花瓣5,淡紫色,距短,囊状。果球形,通常有短柔毛。种子小,黑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边、路旁及林间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治蛇咬伤:冷毒草加茄子汁捣烂外敷患处。如有瞳孔散大或复视,在外敷的同时,可用伸筋草适量,煎水内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小礼花种子
- 山茱萸
- 小三叶耳蕨
- 蒟蒻
- 剑花
- 棕板
- 卷心菜
- 竹叶蕉
- 阴地蕨
- 鸡爪槭
- 匍伏堇
- 番石榴
- 乌毛蕨贯众
- 霸王鞭
- 麦斛
- 猴樟
- 黄练芽
- 东北羊角芹
- 庐山石韦
- 没药
- 栗毛球
- 橄榄根
- 滇鸡骨常山
- 雪山鼠尾草
- 绿花耧斗菜
- 四楞蒿
- 环草
- 土黄连
- 红榔木
- 虫牙药
- 岗梅
- 棕竹根
- 黄杨叶
- 玉簪根
- 金丝矮陀陀
- 稻草
- 小毛鸡
- 润肺草
- 过山风
- 茱苓草
- 铁破锣
- 滇南杭子梢
- 土砂仁
- 香唐松草
- 花叶九节木
- 石菖蒲花
- 白郎花
- 三轮蒿
- 鲃鱼
- 山黄杨子
- 地草果
- 看麦娘
- 玉米黑霉
- 炙黄芪
- 树葱
- 牛含水
- 榄仁树皮
- 宿根亚麻
- 辽东栎
- 黑大豆叶
- 小毛香
- 豆瓣绿
- 翼枝榆
- 黄总花草
- 山苦草
- 天葵
- 海蜇皮
- 鹤草芽
- 香阿魏
- 婆罗门皂荚
- 虎掌草叶
- 木椒根
- 多穗石柯
- 黄麻灰
- 毛蕊老鹳草
- 野樱花
- 裂叶秋海棠
- 骆驼蹄瓣
- 水毛射
- 冷饭果
- 滨海前胡
- 野厚朴花
- 电灯花
- 黑种草
- 荆芥
- 短瓣花
- 卷伞菌
- 貂尾
- 笔罗子
- 石茶
- 狗头芙蓉
- 狭叶当归
- 野大豆藤
- 买麻藤
- 山芹
- 紫贝
- 藏绵芪
- 豪猪千
- 芭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