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乳
《中华本草》:驴乳
拼音注音
Lǘ Rǔ
英文名
donkey milk
出处
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驴的乳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asin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雌性驴生产后,挤出乳汁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驴,体型比马小,体重一般200kg左右。驴肉的头型较长,眼圆,其上生有1对显眼的长耳。颈部长而宽厚,颈背鬃毛短而稀少。躯体匀称,四肢短粗,蹄质坚硬。尾尖端处生有长毛。驴的体色主要以黑、栗、灰三种为主。中国着名的品种关中驴,体型高大,繁殖力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驴性情较温驯,饲养管理方便,饲料粗劣。主要以麦秸、谷草为食,也吃高粱、大麦、豆类。资源分布:中国北部地区均有饲养。
化学成分
驴的乳汁含水分90.12%、酪蛋白(casein)0.79%。清蛋白(albumin)1.06%、脂肪1.37%、乳糖(lactose)6.19%、灰分0.47%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归经
心;肝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润燥止渴。主黄疸;小儿惊痫;风热赤眼;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煮沸,200-600ml。外用:适量,点眼;或浸泡或涂搽。
注意
《新修本草》:“多服使痢。”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大热,黄疸,止渴。2.《唐本草》:主小儿热惊、急黄等,多服使利热毒。3.《本草拾遗》:主蜘蛛咬,以物盛浸之。4.《蜀本草》:疗消渴。5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小儿痫,客杵,天吊,风疾。6.《本草纲目》:频热饮之,治气郁,解小儿热毒。不生痘疹;浸黄连取汁,点风热赤眼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驴乳
拼音注音
Lǘ Rǔ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马科动物驴的乳汁。
化学成分
含水分90.12%、酪蛋白0.70%、清蛋白1.06%、脂肪1.37%、乳糖6.19%、灰分0.47%。
性味
甘,寒。
功能主治
治消渴,黄疸,小儿惊痫,风热赤眼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主大热,黄疸,止渴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主小儿热惊、急黄等,多服使利热毒。"
③《本草拾遗》:"主蜘蛛咬,以物盛浸之。"
④《蜀本草》:"疗消渴。"
⑤《日华于本草》:"治小儿痫,客忤,天吊,风疾。"
⑥《纲目》:"频热饮之,治气郁,解小儿热毒,不生痘疹;浸黄连取汁,点风热赤眼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热饮。
复方
①治心热风痢:黑驴乳食上暖服三大合,日再服。(《广利方》)
②治卒心痛绞结连腰脐者:驴乳三升,热服之。(《食疗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老鸦糊
- 鲈鲤
- 龙涎香
- 龙眼肉
- 蓝胡麻草
- 龙眼花
- 蓼子草
- 裂叶心翼果
- 密褶红菇
- 木姜子
- 老鸦胆根
- 老鼠瓜
- 莱菔缨
- 莲生桂子草根
- 蜡梅花
- 蝲蛄石
- 密花角蒿
- 辣根
- 辽东栎
- 镰萼虾脊兰
- 雷公七
- 老蜗生
- 肋柱花
- 腊梅花
- 荔枝根
- 鹭鸶兰
- 莲雾根
- 蒌油
- 藜实
- 蛎菜
- 明胶
- 酪
- 镰形棘豆
- 骆驼蹄瓣
- 骆驼蹄草
- 老鼠脚迹
- 莲花
- 蓝花子
- 龙须莞
- 裂叶翼首花
- 赖草
- 驴毛
- 鲢鱼
- 莲叶橐吾
- 落花生枝叶
- 龙眼叶
- 蓝花扁竹
- 藜
- 裂蹄
- 老虎姜
- 老鹳草
- 莲子
- 莲衣
- 龙利叶花
- 落花生油
- 蓝桉
- 冥楂
- 密蒙花
- 辣姜子
- 连蕊茶
- 骆驼肉
- 芦根
- 莱菔
- 萝卜防己
- 蓝圆鲹
- 龙眼核
- 蓝花龙胆
- 慕荷
- 辣椒叶
- 雷蘑
- 老蛇头
- 驴阴茎
- 鲤鱼血
- 荔枝壳
- 菱叶
- 鹿靥
- 蒌叶
- 蓝锡莎菊
- 裂序楼梯草
- 路郎鸡
- 木兰花
- 辽东栎壳斗
- 木姜子叶
- 木姜子根
- 老鸦嘴
- 莨菪叶
- 莲雾
- 辣根菜
- 朱砂菌
- 龟甲胶
- 鳞衣草
- 莲子草
- 菱壳
- 龙眼
- 龙葵子
- 蜡瓣花根
- 蝼蛄虾
- 墨七
- 木天蓼子
- 木天蓼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