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乳
《中华本草》:驴乳
拼音注音
Lǘ Rǔ
英文名
donkey milk
出处
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驴的乳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asin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雌性驴生产后,挤出乳汁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驴,体型比马小,体重一般200kg左右。驴肉的头型较长,眼圆,其上生有1对显眼的长耳。颈部长而宽厚,颈背鬃毛短而稀少。躯体匀称,四肢短粗,蹄质坚硬。尾尖端处生有长毛。驴的体色主要以黑、栗、灰三种为主。中国着名的品种关中驴,体型高大,繁殖力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驴性情较温驯,饲养管理方便,饲料粗劣。主要以麦秸、谷草为食,也吃高粱、大麦、豆类。资源分布:中国北部地区均有饲养。
化学成分
驴的乳汁含水分90.12%、酪蛋白(casein)0.79%。清蛋白(albumin)1.06%、脂肪1.37%、乳糖(lactose)6.19%、灰分0.47%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归经
心;肝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润燥止渴。主黄疸;小儿惊痫;风热赤眼;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煮沸,200-600ml。外用:适量,点眼;或浸泡或涂搽。
注意
《新修本草》:“多服使痢。”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大热,黄疸,止渴。2.《唐本草》:主小儿热惊、急黄等,多服使利热毒。3.《本草拾遗》:主蜘蛛咬,以物盛浸之。4.《蜀本草》:疗消渴。5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小儿痫,客杵,天吊,风疾。6.《本草纲目》:频热饮之,治气郁,解小儿热毒。不生痘疹;浸黄连取汁,点风热赤眼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驴乳
拼音注音
Lǘ Rǔ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马科动物驴的乳汁。
化学成分
含水分90.12%、酪蛋白0.70%、清蛋白1.06%、脂肪1.37%、乳糖6.19%、灰分0.47%。
性味
甘,寒。
功能主治
治消渴,黄疸,小儿惊痫,风热赤眼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主大热,黄疸,止渴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主小儿热惊、急黄等,多服使利热毒。"
③《本草拾遗》:"主蜘蛛咬,以物盛浸之。"
④《蜀本草》:"疗消渴。"
⑤《日华于本草》:"治小儿痫,客忤,天吊,风疾。"
⑥《纲目》:"频热饮之,治气郁,解小儿热毒,不生痘疹;浸黄连取汁,点风热赤眼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热饮。
复方
①治心热风痢:黑驴乳食上暖服三大合,日再服。(《广利方》)
②治卒心痛绞结连腰脐者:驴乳三升,热服之。(《食疗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宽筋藤
- 臭柏
- 白补药
- 粗叶卷柏
- 臭黄荆根
- 驴肉
- 鬣羚骨
- 苍白秤钩风
- 臭藤子
- 辽东栎
- 全蝎
- 白首乌
- 墨汁鬼伞
- 辣椒
- 翠羽草
- 零陵香
- 茶子心
- 卡密
- 臭牡丹根
- 百日草
- 百部
- 臭草
- 鳞叶藓
- 铃兰
- 白辣蓼
- 镰片假毛蕨
- 白蘑
- 陆英果实
- 骆驼肉
- 白茅针
- 虎胆
- 白蔹
- 百尾笋
- 鳞花草
- 白苞筋骨草
- 零余子
- 白菖
- 脆蛇
- 脆骨风
- 驴阴茎
- 穿山龙
- 孔雀草
- 连香树
- 驴头
- 骆驼毛
- 昆明堵喇
- 粗叶木叶
- 穿心草
- 白龙头
- 白郎花
- 臭节草根
- 隆萼当归根
- 穿心莲
- 驴耳朵草
- 臭茉莉叶
- 驴蹄草
- 白鹤菌
- 百味参
- 白马阴茎
- 百蕊草根
- 白蔻
- 孔雀尾
- 镰羽贯众
- 苍白过路黄
- 驴蹄
- 鲈鱼
- 孔公孽
- 翅柄铁线蕨
- 白贝
- 轮叶八宝
- 苍条鱼鳖
- 镰萼虾脊兰
- 粗毛蹄盖蕨
- 无患子中仁
- 赤瓟根
- 臭黄荆子
- 蝮蛇骨
- 看麦娘
- 八月瓜
- 牛耳大黄
- 牛筋果
- 铁箭岩陀
- 苦芥
- 长梗玄参
- 挖耳子草
- 芙蓉菊根
- 苦甘草
- 脓见愁
- 香胶木
- 汝兰
- 香苏草
- 豹皮菇
- 苦楝花
- 牛蒡茎叶
- 猪骨
- 翡翠
- 龙珠根
- 猪毛七
- 饭团藤
- 荜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