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叶山黄麻
《中华本草》:光叶山黄麻
拼音注音
Guānɡ Yè Shān Huánɡ Má
别名
硬壳朗、滑朗树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ema cannabina Lou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。当年生枝呈锈褐色或红褐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3-9mm;托叶早落;叶片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4-12cm,宽1.5-5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上面平滑、无毛,稀微粗糙,下面通常无毛,稀有疏毛,边缘具锯齿;具明显3出脉,侧脉3-4对。聚伞花序常成腋生;花梗和花被片多少被毛或无毛。花萼无毛;雄花长约1mm,雌花长约2mm。核果卵圆形或近球形,具短柄,长约3mm,无毛。花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向阳山坡、干燥的山谷、旷地或灌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渐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性微寒;
功能主治
利水;解毒;活血祛瘀。主水泻;流感;毒蛇咬伤;筋骨折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炒熟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光叶山黄麻
拼音注音
Guānɡ Yè Shān Huánɡ Má
别名
硬壳朗、滑朗树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~2米。小枝纤弱,被短而小的粗毛。叶互生;薄纸质;卵状披针形,长5~8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尾状长尖,基部圆形,边缘有锯齿,基出脉3条,上面无毛,略粗糙,下面通常无毛,稀有疏毛;叶柄长6~10毫米,被毛。花单性;聚伞花序腋生,有花2~3朵,与叶柄等长或略短;小花长不及1厘米,花柄有短毛;无花瓣;萼片5,直立;子房无柄,1室,柱头2.略扁,长约3毫米,红色;核有皱纹。花期3月。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路边或沟旁。分布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性平,甘微酸。
功能主治
健脾利水,化瘀生新。
复方
①治水泻:硬壳朗一两,煨水服。
②接骨:硬壳朗、月季花根各等分,捣绒,炒热包敷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鄂西粗筒苣苔
- 堇叶山梅花
- 橘络
- 十八症
- 番石榴皮
- 太子参
- 大芒萁
- 长管蝙蝠草
- 心胆草
- 天水蚁草
- 石萝藦
- 沙棘豆
- 蝎子七
- 仰天钟
- 小黑牛
- 珊瑚
- 青蛇藤
- 方蟹
- 象肉
- 金边龙舌兰
- 大麻漆
- 红骨参
- 福参
- 红花栝楼
- 石笔海胆
- 大叶花椒茎叶
- 金耳环
- 辛参
- 光石韦
- 接气草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葱汁
- 西南金刚藤
- 伏牛花
- 光杆琼
- 光棍草
- 鸡雪莲
- 血苋
- 尖嘴林檎果
- 无莿根
- 大茶药根
- 尖槐藤
- 惊风草
- 锡
- 水将军
- 番石榴树皮
- 蟾蜍
- 景天
- 阴香皮
- 光头稗子
- 芜菁甘蓝子
- 人指甲
- 福参叶
- 蟹壳
- 肖鸢尾根
- 凤冠草
- 韭菜
- 金钟茵陈
- 胡桃根
- 吉祥草
- 羊肌藤
- 红豆树
- 丝瓜花
- 锈毛钝果寄生
- 西瓜黑霜
- 刺齿凤尾蕨
- 水马桑
- 佛手柑根
- 飞蛾七
- 榉树皮
- 木香子
- 鬣羚角
- 苦蓢树
- 水毛射
- 水冬瓜花
- 大头茶果
- 尖子木
- 苦葛根
- 金盏菊根
- 扶桑
- 金鸡纳
- 光枝勾儿茶
- 苏木蓝
- 角翅卫矛
- 发菜
- 姜花果实
- 大报春花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虾须草
- 通脉丹
- 尖药花
- 方儿茶
- 金顶蘑
- 接骨木叶
- 姬蕨
- 吉利子树
- 蝎子草
- 玄明粉
- 象牙参
- 大果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