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花菜
《*辞典》:香花菜
拼音注音
Xiānɡ Huā Cài
别名
绿薄荷、青薄荷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留兰香的全草。5~8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1.3米,有分枝。根茎蔓延,茎方形,呈紫色或深绿色。叶对生;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1~6厘米,宽3~17毫米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边缘有疏锯齿,两面均无毛,下面有腺点;叶无柄。轮伞花序密集成顶生的穗状花序;苞片线形,有缘毛;花萼钟状,外面被短柔毛,具5齿,有缘毛;花冠紫色或白色,冠筒内面无毛环,有4裂片,上面的裂片大;雄蕊4,伸出于冠筒外;花柱顶端2裂,伸出花冠外。小坚果卵形,黑色,有微柔毛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河北、江苏、广东等地均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约0.6~0.7%,油中含葛缕酮约60~65%,以及柠檬烯、水芹烯等。印度产留兰香的鲜叶含挥发油0.2~0.25%,油中含葛缕酮55.8%,柠檬烯17.5%,二氢葛缕醇6.74%,酯11.55%。
性味
辛甘,温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辣,性温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,微温。"
功能主治
疏风,理气,止痛。治感冒,咳嗽,头疼,脘腹胀痛,痛经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小儿乳咳。"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专散风寒湿,调经。治妇人经期腹痛。"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感冒咳嗽,虚劳咳嗽;胃肠气胀。"
④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胃寒痛,神经性头痛;敷跌打瘀痛。"
用法用量
内眼:煎汤,1~3钱(鲜者0.5~1两)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榕树叶
- 醋糟
- 红茴香叶
- 狗狗秧
- 饭团藤
- 黄龙藤
- 还阳草
- 红子仔
- 乳白香青
- 西瓜子壳
- 酸藤木
- 九爪龙
- 龙眼根
- 轮环藤
- 构皮麻
- 蛏肉
- 水茄冬
- 野饭豆
- 毛叶石楠
- 木兰皮
- 五指毛桃根
- 帚菌
- 首乌藤
- 葱须
- 鹅脚木叶
- 淡菜
- 蛏壳
- 红叶藤
- 石楠
- 银背藤
- 半枫荷根
- 南瓜子
- 青头菌
- 四楞蒿
- 吴茱萸根
- 棱枝槲寄生
- 双飞蝴蝶
- 女娄菜
- 虎图辣
- 白克马叶
- 黑沙蒿根
- 榛子
- 川桂皮
- 扇叶人字果
- 浙樟
- 白活麻
- 红丝线
- 佛手花
- 山棯叶
- 宜昌楼梯草
- 钱针万线草
- 红子根
- 望江南子
- 狭萼半边莲
- 小灰包
- 酸模叶
- 红牛皮菜
- 高粱泡叶
- 粘人草
- 罗布麻
- 蓖麻蚕
- 秘鲁香胶
- 木芙蓉
- 黎豆
- 家麻树
- 毛血藤
- 莲子
- 崖棕根
- 毒芹
- 栓皮栎
- 老鹳草
- 大叶子
- 辣根菜
- 芦子藤
- 黄荆子
- 棘针
- 樟梨子
- 报春花
- 西藏酸模
- 金钟花
- 深山黄堇
- 饱饭花果
- 梧桐
- 翠雀花
- 倒提壶
- 空柄假牛肝
- 胡芦巴
- 蜘蛛蜕壳
- 球衣藻
- 榆树
- 半边山
- 针刺铁仔
- 桔梗
- 流苏子根
- 酱头
- 紫藤
- 鲤鱼
- 蜘蛛果茎叶
- 蔛草
- 谷皮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