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叶子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香叶子
拼音注音
Xiānɡ Yè Zi
英文名
Bark of Fragrant Spicebush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药植目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ndera fragrans Oliv.[L.rosthornii Diels.]采收和储藏:个年均可采收,切碎,晒干。
原形态
香叶子,常绿灌木,高l-3m。小枝光滑,树皮黄绿色。叶互生,有香气,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4.5-9cm,宽1.5-2.5cm,先端长尖,基部尖锐或为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嫩时有丝毛,两面有细密凹点;3出脉,侧脉细而不明显;叶柄长约5-8mm。花雌雄异株,黄色,有香气。伞形花序腋生,雄花序无总花梗,有花2-7朵;花被6裂;能育雄蕊9,花药2室,内向瓣裂。果实长卵形,无毛,长约lcm,成熟时黑色,果梗约与果同长,有绢状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200m的疏林下及多岩的沟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温中行气;祛风散寒。主风寒感冒;胃脘疼痛;消化不良;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树皮:温经通脉,行气散结。2.《湖南民间药物资料》:枝叶:顺气。治胃病,胃溃疡,消化不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香叶子
拼音注音
Xiānɡ Yè Zi
出处
《贵州药植目录》
来源
为樟种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枝、叶。
原形态
香叶子,又名:香树。
常绿灌木,高1~3米。小枝光滑,树皮黄绿色。叶互生,有香气,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4.5~9厘米,宽1.5~2.5厘米,先端长尖,基都尖锐或为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嫩时有丝毛,两面有细密凹点;3出脉,侧脉细而不明显;叶柄长约5~8毫米。花雌雄异株,黄色,有香气,伞形花序腋生,雄花序无总花梗,有花2~7朵;花被6裂;能育雄蕊9,花药2室,内向瓣裂。核果长卵形,无毛,长约1厘米,成熟时黑色,果梗约与果同长,有绢状毛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阔叶林的疏林下及多岩石的沟谷中。分布湖南、湖北、四川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功能主治
①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树皮:温经通脉,行气散结。"
②《湖南民间药物资料》:"枝叶:顺气,治胃痛,胃溃疡,消化不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毛七
- 蝮蛇
- 香胶木根皮
- 大绿藤
- 三棱
- 短柄枹栎虫瘿
- 中华蹄盖蕨
- 金鸡尾巴草根
- 虎尾轮根
- 紫贝
- 冷毒草
- 曼陀茄根
- 霹水草
- 水芋
- 岩豆藤根
- 厚皮香
- 野菊
- 淫羊藿根
- 红花点地梅
- 六棱菊
- 鲤鱼皮
- 费菜
- 萆薢
- 乌骨麻
- 玄精石
- 肉连环
- 黄紫堇
- 蔓荆子叶
- 高粱泡
- 枝儿条
- 鸳鸯
- 三叶乌蔹莓
- 红叶甘橿
- 淡味当药
- 蓬蘽
- 尿泡草
- 刺葡萄根
- 牛藤
- 地浆
- 石楠
- 慈姑叶
- 薄叶卷柏
- 自事口草
- 象皮木
- 黑芝
- 辣木通
- 玳瑁
- 橘叶巴戟
- 杉叶
- 秃叶红豆树
- 盐麸叶
- 藏报春花
- 小一口血
- 枪刀药
- 素兴花
- 高山唐松草
- 猫头鹰
- 血竭
- 山韭菜
- 罗汉果
- 木香花
- 篱天剑
- 小草乌
- 赤阳子
- 爵床
- 白术
- 芨芨草
- 娃娃鱼
- 轮叶棘豆
- 蓝叶藤
- 画眉草
- 香蓼
- 慈竹气笋
- 鸭儿芹果
- 田葱
- 杉材
- 白侧耳
- 鹭鸶兰
- 高粱米糠
- 豺皮
- 大透骨消
- 槲皮
- 白山苔
- 甘草
- 残槁蔃
- 蝶兰
- 榔榆茎叶
- 杜鹃花
- 窝儿七
- 荭草花
- 假刺藤
- 金槐
- 鸡血
- 菱茎
- 野樱桃根
- 土桂皮
- 漂摇豆
- 柠檬桉果
- 酸猴儿
- 省雀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