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(鼠留)子油
《中华本草》:竹(鼠留)子油
拼音注音
Zhú ( Shǔ Liú ) Zǐ Yóu
别名
竹鼠
英文名
Bamboo rat fat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izomys sinensis Gray采收和储藏:秋末冬初捕捉后,杀死,取脂肪炼油。
原形态
竹鼠,体形粗壮,呈圆筒形。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,尾长6-7cm,体重500-800g。头部钝圆,吻较大,眼小,耳隐于毛内。四肢短粗,爪强而锐利。尾上下均被有稀毛,成兽背部及两侧棕灰色并具光泽,毛基灰色,无白尖的针毛。吻侧毛色较浅。体腹面毛较稀,色浅。幼兽毛色较深,周身均为黑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营地下生活夜晚活动,喜食竹子的地下茎,也吃竹笋及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排脓;生肌止痛。主无名肿毒;烫火伤;冻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楠叶
- 瓜子莲
- 滇苦菜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秋木瓜
- 白云瓜
- 龙脷叶
- 山橘叶
- 安胎药
- 芝麻菜
- 麻叶绣球
- 打碗花
- 猪胆
- 丰花草
- 胡桃树皮
- 迷迭香
- 河鲀鱼
- 点地梅
- 竹(鼠留)子油
- 冬瓜瓤
- 山苦荬
- 千里找根
- 兴木蒂那布
- 十三年花
- 貒骨
- 海鹞鱼齿
- 黄泥菜
- 小叶黑面叶
- 千年不烂心
- 狐心
- 南五味子
- 野藿香
- 透骨香根
- 红接骨草
- 小叶金花草
- 鲱鱼
- 羊七莲
- 长毛香科科
- 盾叶唐松草
- 美登木
- 滑背草鞋
- 苦楝皮
- 石蔓藤
- 黑龙串筋
- 大百解薯
- 深山黄堇
- 蝈蝈
- 桂皮紫萁
- 厚壳树
- 柳根
- 栗
- 炙黄芪
- 兰竹参
- 栗花
- 柳屑
- 兰花双叶草
- 李树胶
- 西瓜
- 兰花
- 兰花根
- 水松枝叶
- 倒莓子
- 李根
- 水禾麻
- 柳叶卫矛
- 棣棠花
- 凉喉茶
- 六股筋
- 犀角
- 凌霄
- 栗树根
- 苕叶细辛
- 栾华
- 鬼柳树
- 青皮
- 紫薇
- 兰香草
- 多头苦荬
- 勒鱼
- 胡桃仁
- 番木瓜叶
- 冷杉果
- 拦路虎
- 兰石草
- 律草
- 纤花千金藤
- 吕宋果
- 李
- 银箔
- 六道木
- 列当
- 柳叶亚菊蒿
- 栎叶槲蕨
- 麝香壳
- 巴豆
- 岭南铁角蕨
- 柳叶绣球菊
- 兰草
- 猫胞衣
- 廊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