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(鼠留)子油
《中华本草》:竹(鼠留)子油
拼音注音
Zhú ( Shǔ Liú ) Zǐ Yóu
别名
竹鼠
英文名
Bamboo rat fat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izomys sinensis Gray采收和储藏:秋末冬初捕捉后,杀死,取脂肪炼油。
原形态
竹鼠,体形粗壮,呈圆筒形。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,尾长6-7cm,体重500-800g。头部钝圆,吻较大,眼小,耳隐于毛内。四肢短粗,爪强而锐利。尾上下均被有稀毛,成兽背部及两侧棕灰色并具光泽,毛基灰色,无白尖的针毛。吻侧毛色较浅。体腹面毛较稀,色浅。幼兽毛色较深,周身均为黑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营地下生活夜晚活动,喜食竹子的地下茎,也吃竹笋及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排脓;生肌止痛。主无名肿毒;烫火伤;冻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欧李
- 华南胡椒
- 松木皮
- 刺槐
- 大泡通皮
- 肉豆蔻
- 降真香
- 狐肝
- 关东丁香
- 豪猪肉
- 黄多孔菌
- 灵芝草
- 兔子毛
- 西藏酸模
- 二叶舞鹤草
- 淡秋石
- 鄂西天胡荽
- 粪箕笃
- 沙冬青
- 大皂角
- 丁癸草
- 一把篾
- 骨螺
- 桃枝
- 硼砂
- 石荠苎
- 蔷薇枝
- 东北埃蕾
- 螃蟹七
- 薜荔汁
- 横经席叶
- 沙枣
- 皮袋香根
- 紫麻
- 番杏
- 马鞭石斛
- 舞草
- 芭蕉花
- 七星鱼
- 甘遂
- 柳屑
- 地肤子
- 水毛花
- 番红花
- 香石藤
- 芸苔子
- 小喇叭
- 鹰头
- 鹌鹑蛋
- 凤凰木
- 赤扬
- 长年兰
- 羊角草
- 岩石羊
- 鲛鱼皮
- 血人参
- 鸡爪花
- 羊蹄甲
- 萝芙木
- 水茴香藻
- 散尾葵
- 蓖麻蚕
- 红瑞木
- 蚂蝗七
- 少年红
- 桂花
- 相思藤
- 瓮菜癀
- 东方乌毛蕨叶
- 蚂蚁花根
- 地五泡藤
- 绿绒蒿
- 莲座蓟
- 簕苋菜
- 蓝猪耳
- 鸡血七
- 瑞香叶
- 香蒲
- 蚬肉海棠
- 雷丸
- 牡蛎肉
- 大沙叶
- 红楠
- 补血草
- 鬼灯笼
- 蛇胆
- 穇子
- 漆大姑根
- 鸡嗉子根
- 野升麻
- 决明子
- 蔓荆子
- 倒触伞
- 黄海葵
- 荔枝叶
- 山豆根
- 珍珠伞
- 芦子兰
- 蓼大青叶
- 鸭脚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