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山鼠尾草
《中华本草》:雪山鼠尾草
拼音注音
Xuě Shān Shǔ Wěi Cǎo
别名
紫花丹参
英文名
Jokul Salvi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雪山鼠尾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lauia euarsiana Hand.-Mazz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须根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3-45cm。茎直立,具条纹。根茎粗壮。其上密生鳞片叶卵圆状三角形。叶有基出叶和茎生叶两种,基出叶叶柄长2-20cm;叶片均为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,长2-11cm,宽约为长的一增或与长约相等,边缘具小圆齿,两面密被长柔毛。轮伞花序,每轮花6朵,组成长10-20cm的总状花序;下部苞片与叶相似,上部苞片卵圆形,具长柔毛状缘毛;花萼宽钟状,二唇形;花冠蓝紫色或紫色,基部黄色,冠筒长约为花萼的2倍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直伸,半圆形,下唇3裂,中裂片最大;发育雄蕊伸在上唇下,花丝扁平;退化雄蕊短小;花柱内藏,先端呈不相等2浅裂;花盘前方稍膨大。花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高山林下、山坡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,长5-10cm,直径1-3cm,表面灰褐色。质松脆。气微,味微苦
化学成分
根含丹参酮(tanshinone)Ⅰ、ⅡA,亚甲基丹参醌(methylene tanshinquinone),隐丹参酮(cryptotanshinone)[1].
性味
味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活血化瘀;消肿止痛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经闭;瘀血腹痛;崩漏;症瘕;瘰疬;红疹;跌打损伤;漆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或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贯众
- 闹狗药
- 车螯
- 篦齿蒿
- 昏鸡头
- 黄皮叶
- 青蛙胆
- 蜇砂
- 鰕虎鱼
- 对节叶
- 马蔺花
- 地瓜果
- 黄零陵香
- 阴阳枫
- 矮脚苦蒿
- 石龙子
- 山半夏
- 蚌
- 柱果木榄叶
- 牛心果
- 柽乳
- 雪山芪
- 枳椇
- 猪肤
- 竹鸡
- 鹿胎
- 黄桷树根疙瘩
- 酪
- 鸡肉
- 黑水鸡
- 黑三棱
- 苏木蓝
- 兰草
- 长春花
- 山木通
- 大一面锣
- 山豆根
- 青棉花藤根
- 冷饭果
- 九节风
- 白花鹅掌柴
- 羊心
- 鸡肠
- 旱芹
- 大叶桉
- 鲮鲤
- 蜂毒
- 鼠胆
- 甘遂
- 秋石
- 虾蟆皮
- 白荷花露
- 鹊豆
- 珊瑚
- 篑草
- 胡燕卵
- 石蛇
- 托盘
- 鳖肉
- 鹿角
- 山吴萸果
- 雪茶
- 甘蔗
- 鸨油
- 土附子
- 荠宁
- 铁落
- 大青
- 石楠
- 佛手
- 狗心
- 鸡子壳
- 豆油
- 鸱头
- 牛至
- 山麻
- 白桂
- 石茶
- 蒌蒿
- 鼺鼠
- 狼毒
- 越瓜
- 亚乎奴
- 花锚
- 鹌鹑
- 柳枝
- 芦茎
- 大叶子
- 羊蹄
- 马比木
- 肉桂
- 鸭肪
- 青皮
- 鳝鱼
- 岩豆
- 獭肝
- 甘草
- 细叶桉
- 庵闾子
- 白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