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条鱼鳖
《*辞典》:苍条鱼鳖
拼音注音
Cānɡ Tiáo Yú Biē
别名
蚂蝗连天蕨、拟石苇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石豇豆(《陕西植药调查》),卧龙草、马牙齿、瓜子草、打不死、三百棒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马黄七、回阳生、连天草、小肺金、小线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鸭舌韦、鸭舌鱼鳖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
来源
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株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须状,黑色;根状茎细弱,长而横走,有网状中柱,密被鳞片;鳞片卵圆披针形,生长在先端的淡棕色,在老茎上的褐棕色,盾状着生。叶远生,革质,狭线形,长3~9厘米,宽1.5~3.5毫米,边缘强反卷,叶上初被星状毛,久则脱落,中肋上面呈沟状,下面凸出,密被黄色星状毛,叶脉网状,隐没不现;无柄或有短柄,有关节。孢子囊群线形,位于中肋及边缘间各一行,常为反卷的叶缘所覆盖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林阴湿的石上,溪边,或枯树上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功能主治
活血,调经。治疝气肿痛,跌打损伤,妇女月经不调。
①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叶:治疝气肿痛,利小便。"
②《陕西植药调查》:"镇痛,调经。"
③《湖南药物志》:"活血通经。治创伤溃烂,感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汁滴鼻。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,筋骨痛:石蕨鲜叶,捣烂。取其自然汁,滴入鼻内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小儿急惊风:鸭舌韦一两,一枝黄花根五至六钱,半边莲、寒扭(蔷薇科高粱泡)根各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金子
- 粗叶木叶
- 苦良姜
- 滇池海棠
- 硇砂
- 美丽鳞毛蕨
- 小构树汁
- 歪头菜
- 可爱花
- 杜鹃花叶
- 乌木屑
- 小绿芨
- 红菠菜
- 石上柏
- 南藤
- 阔叶箬竹
- 节节茶
- 鸡内金
- 蘡薁根
- 青檀香
- 闹羊花
- 陈冬菜卤汁
- 梦花根
- 银牙莲
- 散血草
- 秀丽野海棠
- 船盔乌头
- 冷蕨
- 明萼草
- 紫金沙
- 大头茶
- 栗柄金粉蕨
- 蚕退纸
- 藜茎
- 玄精石
- 红叶藤
- 野茉莉
- 红花龙胆
- 羊毛绒球蟹
- 田螺
- 蜂窝草
- 白背杨
- 酸果藤
- 刺竹茹
- (鱼彭)鱼鳃
- 锈毛络石
- 珍珠绣球
- 独蕨萁
- 一枝旗
- 云南野当归
- 大豆黄卷
- 大半边旗
- 大花细辛
- 木薯
- 老鹤草
- 黄背草果
- 诃子叶
- 玉
- 盐匏藤果
- 石串莲
- 火油草
- 砂漏芦
- 活血连
- 连蕊茶
- 盐麸木花
- 盘龙参
- 鼠曲草
- 柏子仁
- 水翁根
- 紫荆桠
- 甜地丁
- 满天星
- 石鳖
- 山羊耳
- 火秧竻叶
- 绛梨木叶
- 钓杆柴
- 火麻仁
- 菰米
- 云实
- 红牛尾七
- 山岗荚
- 罗裙带
- 猪毛针
- 蚌壳草
- 竹叶椒
- 泽泻叶
- 山胡椒叶
- 箭刀草
- 豹子眼睛花
- 蜀五加
- 鸡屎树
- 长梗郁李
- 梓实
- 西桦
- 海岛苎麻叶
- 海桐树
- 牛藤果
- 红蓝地花
- 蜀葵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