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瓜
《*辞典》:地瓜
拼音注音
Dì Guā
别名
土瓜、凉瓜、凉薯、葛瓜、葛薯、土萝卜(《中国药植志》),草瓜茹(《陆川本草》),沙葛、地萝卜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志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。秋季采挖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质藤本。块根肉质,肥大,圆锥形或纺锤形,直径达10厘米,外皮淡黄色,富于纤维性,易剥去,肉白色,味甜多汁。茎缠绕状,长达3~7米。复叶,互生;小叶3枚,顶端小叶菱形,长3.5~16厘米,宽5.5~18厘米,两侧小叶,卵形或菱形,长3.5~14厘米,宽3~13.5厘米,边缘有齿,或掌状分裂,少有全缘。花浅蓝色、堇紫色或白色,长15~20毫米,成簇集生成总状花序,簇的基部有关节;翼瓣和旗瓣等长,旗瓣基部有耳,龙骨瓣钝而内弯,与翼瓣等长或过之;花柱与柱头内弯。荚果长7.5~13厘米,宽12~15毫米,有细的粗糙状伏毛;种子近方形,宽、长约7毫米。花期7~9月。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等地均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块根每100克含蛋白质0.56克。脂肪0.18克,碳水化物8.2克。叶含豆薯甙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甘,凉。"
功能主治
生津止渴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生津止渴,治热病口渴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止口渴,解酒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生啖或煮食。
复方
治慢性酒精中毒:地瓜拌白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丁香露
- 东风橘根
- 单根木
- 地草果
- 冬瓜藤
- 冬里麻根
- 冬青子
- 地丁
- 大树跌打
- 赤小豆芽
- 地浆
- 长刺卫矛
- 麻母
- 东野菰
- 东风橘
- 单头紫菀根
- 地八角
- 长年兰
- 长白楤木
- 长节珠
- 多花沿阶草
- 东风菜
- 冬青叶
- 单条草
- 单花山竹子
- 赤沙糖
- 地柏树
- 地耳草
- 多枝婆婆纳
- 丁香蓼根
- 东北堇菜
- 冬葵叶
- 冬葵根
- 单体蕊黄芪
- 吊兰
- 吊灯花叶
- 赤芍药
- 鸱肉
- 倒吊蜡烛
- 冬珊瑚
- 冻青叶
- 长前胡
- 地菍果
- 倒挂草
- 到老嫩
- 多斑紫金牛
- 木荷
- 地柑
- 倒触伞
- 刀灰树
- 堆莴苣
- 绣球防风果
- 地黄叶
- 多穗石柯
- 多花猕猴桃
- 冬虫夏草
- 地白草
- 长叶竹根七
- 多叶花椒
- 长距兰
- 老鼠刺
- 倒吊笔叶
- 单叶铁线莲
- 单花芥
- 单花鸢尾
- 倒水莲
- 吊竹梅
- 赤楠
- 雪乌
- 地红子
- 地锦槭
- 多脉鹅耳枥
- 树葫芦
- 地石榴花
- 多穗石柯叶
- 多穗石柯茎
- 多花景天三七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地刷子
- 地毡草
- 丁香油
- 车桑仔叶
- 倒莓子
- 吊灯花
- 单根木叶
- 单面针
- 杏子
- 地打果树皮
- 赤雹
- 细叶野牡丹
- 倒卵叶五加
- 地乌
- 地沙
- 钗子股
- 单花金丝桃
- 柿寄生
- 地皮风
- 冬瓜
- 多花猕猴桃根
- 东北雷公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