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骨香
《中华本草》:鸡骨香
拼音注音
Jī Gǔ Xiānɡ
别名
山豆根、木沉香、土沉香、驳骨消、滚地龙、黄牛香、鸡脚香、矮脚猪、滚地龙、透地龙、过山香、金锦枫。
英文名
Thickleaf Croton Root, Root of Thickleaf Croton
出处
出自《生草药性备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鸡骨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挖根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鸡骨香 小灌木,高30-50cm,有时可达1m。枝、叶和花序密被星状茸毛或粗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.5-4cm,顶端两侧各有腺体呈,腺体杯状,有柄;托叶钻状,脱落,长2-3mm;叶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,长4-13cm,宽2-6.5cm,先端钝,基部圆或稍呈心形,有具短柄的杯状腺体,全缘或有细齿,齿间有时具小的杯状腺体,叶上面被星状粗毛,下面密被星状绒毛;基出脉3-5条。总状花序顶生,长5-11cm;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在花序轴上部,雌花在下部,花淡黄色;雄花小,簇生,花梗比雌花梗短;苞片分裂,线形,长2-4mm,边缘疏生具长柄的林状腺体而似撕裂状;花萼5片,卵形,长约3mm,外面被星状绒毛;花瓣5,长圆形,约与花萼等长或稍短,边缘被绵状毛;雄蕊约20枚,花丝被微柔毛,花药长约lmm;雌花萼片5,卵状披针形,长4-6mm,外被星状绒毛,边缘有疏离具柄的小腺体;无花瓣;子房球形,直径约3mm,3室,花柱4深裂,花柱枝12或稀有不完全分裂而仅有10枚。蒴果球形,长0.8-1cm,被锈色星状粗毛,种子阔椭圆形,腹区压扁,长约5mm,褐色。花期2-4月,果期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或空旷荒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岂有此理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根细长条状,直径2-10mm,表面黄色或淡黄色,有纵纹及突起,有时栓皮脱落。质脆易断,断面不平坦,纤维性。皮部约占半径的1/3-1/4,呈淡黄色。木部黄色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氨基酸、有机酸。
性味
味微苦;辛;性温;小毒
归经
心;肺;肝;胃;肾经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;祛风除湿;消肿止痛。主脘腹胀痛;风湿痹痛;疝痛;痛经;咽喉肿痛及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研末0.9-1.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咽喉肿痛,心气痛。2.《本草求原》:祛风,壮筋骨,消疬。3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行气止痛,舒筋活络。治跌打扭伤,风湿性关节炎,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胃肠功能紊乱,胃肠胀气。外治毒蛇咬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鸡骨香
拼音注音
Jī Gǔ Xiānɡ
别名
鸡脚香、矮脚猪、黄牛香、驳骨消、滚地龙、透地龙
来源
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. [C. chinensis Benth.],以根入药。秋冬挖根,洗净,切片,晒干备用。
性味
苦、辛,温。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,祛风消肿。用于风湿性关节痛,腰腿痛,胃痛,腹痛,疝痛,痛经,跌打肿痛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;或研粉开水送服3~5分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鸡骨香
拼音注音
Jī Gǔ Xiānɡ
别名
山豆根、木沉香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土沉香、驳骨消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滚地龙、黄牛香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过山香(福建)。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鸡骨香的根。全年均可采挖。剥取根皮,或取全根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短小灌木,高约30厘米。根粗壮,外皮黄褐色,易剥离。枝叶和花序均被星状茸毛。叶互生;卵形或矩圆形,长5~10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尖或钝,基部浑圆而稍带心脏形,全缘或锯齿缘,侧脉3~4对,最下一对由基部射出,与中脉呈三脉状;叶柄长1.5~2.5厘米,密被星状茸毛,花单性,浅绿色,雌雄同株;总状花序长2.5~5厘米;苞片分裂,裂片线状,顶端有腺体;雄花小,簇生于花序上部,花瓣矩圆形,雄蕊约20枚;雌花通常数朵生于花序的基部,萼长约4毫米,花瓣缺,花柱4裂。蒴果长约6毫米,外被锈色柔毛。花期4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坡、丘陵等干旱地带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形状
根细长条状,径2~4毫米,表面灰棕色,有纵纹及突起,有时栓皮脱落。质脆易断,断面黄色,不平坦,纤维性。气微弱芳香,味苦涩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氨基酸、有机酸。
性味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苦,性温。"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祛风除湿,舒筋活络。治胃痛,胃肠气胀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咽喉肿痛,心气痛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祛风,壮筋骨,消疬。"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行气止痛,舒筋活络。治跌打扭伤,风湿性关节炎,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胃肠功能紊乱,胃肠胀气。外治毒蛇咬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;或浸酒、研末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细柄薯蓣
- 鸡(土从)
- 小黄树
- 心不干
- 小粉
- 咸酸蔃
- 鸡蛋参
- 小虎耳草
- 鸡骨常山
- 卵叶娃儿藤
- 小黄断肠草
- 祁连山圆柏
- 小花吊兰
- 枪刀药
- 新疆木通
- 细枝柃
- 鸡翎草
- 细香葱
- 小草乌
- 心叶荆芥
- 心叶虎耳草
- 悬钩根
- 狭叶败酱
- 鸡挂骨草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云南双盾木
- 饺剪藤
- 小花清风藤
- 小花青藤
- 小花黄堇
- 心叶党参
- 秦岭冷杉
- 荞麦秸
- 狭叶蓬莱葛
- 狭眼凤尾蕨
- 鸡爪参
- 小红蒜根
- 小羊桃
- 清香桂
- 鸡毛菜
- 细叶藁本
- 小红苏
- 寻骨风
- 五脉绿绒蒿花
- 秦岭耧斗菜
- 狭叶瓦韦
- 鸡骨草
- 小青藤香
- 大叶树萝卜
- 琴叶榕
- 鸡冠虫
- 鸡脚参
- 鸡骨柴
- 向日葵花托
- 芡实茎
- 杏叶防风
- 茄叶一枝蒿
- 茜草藤
- 狭叶露珠草
- 鸡子
- 小羊肚菜
- 小花老鼠簕果
- 小草
- 桤木
- 云母
- 毛大丁草根
- 鲫鱼胆草
- 小灵丹
- 仙鹤草根芽
- 小通草叶
- 小肺筋草
- 小草寇
- 咸虾花
- 漆树木心
- 斜叶榕
- 星星草
- 杏仁防风
- 熊筋
- 细芦子藤
- 曲毛露珠草
- 秋葡萄
- 小鱼仙草
- 心叶风毛菊
- 蚯疽草
- 小石韦
- 小紫含笑
- 小红花
- 细梗胡枝子
- 仙人杖
- 漆子
- 星状风毛菊
- 小花鸢尾
- 小蒜
- 小金发藓
- 小黄泡
- 槭叶草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秋牡丹根
- 秦皮
- 旋鸡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