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大香
《中华本草》:土大香
拼音注音
Tǔ Dà Xiānɡ
别名
云南茴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八角科植物云南八角的成熟果实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licium simonsii Maxim.[I.yunna-nense(Franch.)Franch.exFinet.et Gagnep.]采收和储藏:9-11月采摘,除去果柄、枝梗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达10m。嫩枝略具棱,浅棕色。常有顶芽,芽鳞覆瓦状排列、通常早落。叶革质,互生或近对生,稀3-5集生;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5-10cm,宽1.5-3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渐窄成楔形,中脉在上面下凹,在下面的突起。花生于枝梢叶腋,绿黄色或淡黄色,花梗极短,长2-8mm;花被片18-23,最大一片膜质,长圆状披针形至舌形,长9-15mm,宽2-4mm;雄蕊16-28;心皮8-13,花柱钻形。蓇葖果8-13,长1.1-2cm,宽6-9mm,先端具长尖头,常弯曲。种子灰棕色。花期5月,果熟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4000m的湿润山谷、溪谷、杂木林和路边,也有小片纯林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果实中含日本莽草素(anisatin),莽草酸(shikimic acid),2-氧代-6-脱氧新日本莽草素(2-oxo-6-deoxy-neoanisatin),果实中含挥发油约1%,主要成分为柠檬烯(limonene),占73.42%。另还含有α-蒎烯(α-pinene),樟烯(cam-phene),α-水芹烯(α-phellandrene)等46种成分。
性味
辛;性热;大毒
毒性
果实中含日本莽草素,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.76±0.06mg/kg;果实中含一新的倍半萜内酯,命名为2-氧-6-脱氧新日本莽草素,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.94±0.07mg/kg。
功能主治
生肌杀虫。主疮疡久溃;疥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。
注意
不可内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桃金娘
- 甜远志
- 裕民贝母
- 蜣螂
- 天南星
- 扁蒲扇
- 金花蚤草
- 巴山虎
- 扁樱桃
- 土藁本
- 天脚板根
- 云南仙人掌
- 云南红豆蔻果
- 野塘蒿
- 土香榧
- 土黄芩
- 茼蒿
- 白毛夏枯草
- 白毛委陵菜
- 白毛藤
- 螳螂
- 变叶榕
- 荠苨
- 硬皮褐层孔菌
- 黄花稔
- 天脚板果
- 甜橙
- 白粉蕨
- 土色牛肝菌
- 土木香
- 白脚威灵
- 蒟蒻薯叶
- 白螺蛳壳
- 云南野当归
- 土一枝蒿
- 土细辛
- 变叶美登木
- 白胶香
- 小红蒜
- 乔木刺桐
- 千叶独活
- 水鳖蕨
- 百步还阳丹
- 雁来红
- 百里香叶杜鹃
- 远志
- 荠苎
- 白花龙胆
- 天蓝苜蓿
- 红粘谷子
- 祁州一枝蒿
- 野兔脑
- 风箱树叶
- 扁蕾
- 太白丽参
- 百脉根
- 唐古特报春
- 土沙参
- 羊角纽花
- 大红毛叶
- 可爱复叶耳蕨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兔血
- 羊屎木
- 全缘榕
- 桃茎白皮
- 白鹤菌
- 刻裂紫堇
- 披针骨牌蕨
- 硬骨凌霄
- 爆仗竹
- 黑果拨毒散
- 百两金叶
- 白桦皮
- 云南紫珠
- 野木耳菜
- 白苏梗
- 头花猪屎豆
- 獭子树
- 荫风轮
- 白毛鹿茸草
- 白芥
- 甜石榴
- 台湾三颗针
- 白贝
- 银紫丹参
- 野猪黄
- 野茄树
- 羊肾
- 云南五味子根
- 白花坚荚树
- 百尾笋
- 球花党参
- 扁青
- 北沙参
- 斑鸠占
- 虾蟆脑
- 蛤蟆草
- 散血丹
- 川楝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