钻秆虫
《中华本草》:钻秆虫
拼音注音
Zuàn Gǎn Chónɡ
英文名
grain insect
出处
出自《东北动物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螟蛾科动物高梁条螟的幼虫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oceras venosata Walker采收和储藏:寻找有虫口的陈旧秫秸,劈开取虫,鲜用,或用沸水烫死,晒干。
原形态
高梁条螟,成虫体长1.2-1.4cm,展翅2.4-3.4cm。头、胸部背面灰黄色,腹部黄白色,前翘灰黄色,翅外方有多数暗褐色条纹,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,后翅银白色。幼虫体长2-3cm。头棕褐色,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淡黄褐色,胸腹部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褐色,背面有淡紫色纵纹4条,各节近前缘有黑褐色斑纹4个,近后缘有2个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寄主为高梁、玉米、粟、麻甘蔗等。幼虫在寄生主戏秆内越冬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。
性味
咸;寒
归经
凉血止血
功能主治
凉血;解毒。主血热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-3g,或5-10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钻秆虫
拼音注音
Zuàn Gǎn Chónɡ
别名
高粱条螟[成虫名]、高粱钻心虫
来源
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高粱条螟Diatraea venosata (Walker),以幼虫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各地。
功能主治
凉血,解毒。主治便血。
用法用量
0.5~1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钻秆虫
拼音注音
Zuàn Gǎn Chónɡ
出处
《东北动物药》
来源
为螟蛾科动物高梁条螟的幼虫。寻找有虫口的陈旧秫秸,劈开取虫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成虫体长1.2~1.4厘米,展翅2.4~3.4厘米。头、胸部背面灰黄色,腹部黄白色。前翅灰黄色,翅外方右多数暗褐色条纹,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。后翅银白色。幼虫体长2~2厘米,头棕褐色,前胸硬皮板及末节硬皮板淡黄褐色,胸腹部其余各节淡黄色或黄褐色,背面有淡紫色纵纹4条,各节近前缘有黑褐色斑纹4个,近后缘有2个。
寄主为高梁,玉米、粟、麻、甘蔗等。幼虫在寄主茎秆内越冬。
生境分布
分布东北、华北、华东及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功能主治
凉血、解毒。治便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青雪莲花
- 楮茎
- 金甲豆
- 叉分蓼
- 三叶槭根
- 茭白
- 泡桐果
- 芋叶
- 红果楠
- 梅根
- 山鸢尾花
- 锯齿草
- 梧桐
- 猴接骨草
- 金花菜
- 桃儿七果
- 蝌蚪
- 大接骨丹
- 钝齿青荚叶
- 罐嘴菜
- 矮脚苦蒿
- 剑麻
- 吹风藤
- 白金古榄
- 小朴松实
- 豪猪肉
- 马皮
- 一皮草
- 三叶罗伞
- 马唐
- 金盏菊
- 索骨丹
- 倒触伞
- 桑叶露
- 白蝶花
- 贯众
- 光背杜鹃
- 薏苡仁
- 落花生
- 青箭
- 迎春花叶
- 牛心果
- 地黄花
- 橙子
- 吉祥草
- 岩葱
- 孔公孽
- 羖羊角
- 假鹊肾树
- 短柄南蛇藤根
- 七叶一枝花
- 苦丁
- 黄花忍冬
- 七星剑
- 西瓜根叶
- 豹子眼睛果
- 黄明胶
- 蛇葡萄根
- 白榔皮
- 白云瓜皮
- 半边藕
- 鞭叶铁线蕨
- 脆蛇
- 滇常山花
- 灯台树果
- 岗梅叶
- 衡州乌药
- 黄芩子
- 荷叶蒂
- 红绵藤
- 苦苣
- 两面针
- 里白
- 麻妹条叶
- 山牵牛
- 密花角蒿
- 牛奶柴
- 女儿红根
- 铁罗汉
- 水杨根
- 香樟
- 向日葵花盘
- 血榧
- 小粉
- 云南铁丝莲
- 野京豆
- 银鱼
- 蜘蛛网
- 壮筋草
- 桑沥
- 白桂
- 黄菀
- 山核桃叶
- 紫草茸
- 祁州一枝蒿
- 四棱通
- 草乌头
- 桑螵蛸
- 篱天剑
- 紫硇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