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叶青兰
《中华本草》:全叶青兰
拼音注音
Quán Yè Qīnɡ Lán
别名
青兰
英文名
Dragonhead Herb
出处
出自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全缘叶青兰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ge.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ge.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7-60cm。茎直立,基部常木质化,紫褐色,四棱形,有倒向短柔毛。叶对生;具短柄或无柄;叶片狭披针形,长1.5-3.5cm,宽2-5mm,先端钝或微尖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,两面无毛,边缘睫毛,全缘。轮伞花序生于枝端,花蓝紫色或微显粉红色,具短梗,苞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有睫毛,两侧各具2-3刺齿;花萼唇形,长5-7mm,红紫色,被白色短毛,上唇3裂,中央裂齿大,卵圆形具短刺尖,侧齿披针形,具刺尖,下唇2裂,披针形具刺尖;花冠唇形,长14-17mm,外面被毛,上唇稍向下弯,先端微凹,比侧裂片大;雄蕊4,后一对较长,花丝被毛;雌蕊子房4裂,柱头2裂。小坚果长圆形,褐色,光滑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2000m的森林草原、山坡草地或云杉冷杉混交林下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天山、阿尔泰山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天山、阿尔泰山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,少分枝,长20-60cm,直径2-3mm,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。叶对生,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狭披针绿色,有棕色腺点;叶腑具短缩的小枝。轮伞花序顶生,花较小;苞片长卵形,每侧具2-3刺齿,齿尖呈长芒状;花萼筒状,上部紫红色,下部黄绿色;花冠唇形,暗紫红色。气微香,味苦。[br]以色绿、叶多、气芳香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外被角质岐,有腺毛非腺毛;腺毛头部2细胞,柄单细胞,非腺毛1-3细胞。皮层2-6列细胞,位于四角处有厚角组织。韧皮部窄。形成层明显。木质部由导管、木纤维、木薄壁细胞组成。髓部薄壁细胞具壁孔,微木化。[br]叶横切面上:上、下表皮均为1列细胞,被角质层,有腺毛腺鳞与非腺毛,栅栏组织细胞2-3列,海绵组织细胞3-5列,排列疏松。主脉向下突出,表皮内方有几列厚角细胞,维管束外韧型。
化学成分
花期地上部分含木犀草素-7-O-D-吡喃葡萄糖甙(luteolin-7-O-D-glu-copyranoside),木犀草素-7-O-葡萄糖醛酸甙(luteolin-7-O-glucuronide)[1]。
药理作用
1.平喘作用:豚鼠口服青兰1号(即全青Ⅱ,全草用95%乙醇回流,再用氢氧化钠调至pH9所得有黄酮反应的沉淀物)2.4g/kg(相当于小鼠半数致死量的1/10)、醇提物2.6g/kg(相当于小鼠半数致死量的1/10)、全青Ⅰ24g/kg或结晶1号0.25g/kg(醇提取物经用乙酸乙酯提取,分离出结晶1号,剩余部分为全青Ⅰ-2),都有明显的平喘作用(组织胺喷雾法)。但在豚鼠离体气管试验,青兰1号并无对抗组织胺的作用。上述各种制剂初步证明含多种黄酮类物质。
2.止咳作用:小鼠口服青兰1号2.5g/kg或结晶1号10mg/只,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(氨水喷雾引咳法),作用强度与口服磷酸可待因80mg/kg相似,醇提物也有相似的效果。
3.祛痰作用:小鼠口服青兰1号或醇提物有明显祛痰作用(酚红法),结晶1号则无效。
4.抗菌作用:体外抑菌试验对流感杆菌、肺炎双球菌、甲型和乙型链球菌、奈瑟氏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。
2.止咳作用:小鼠口服青兰1号2.5g/kg或结晶1号10mg/只,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(氨水喷雾引咳法),作用强度与口服磷酸可待因80mg/kg相似,醇提物也有相似的效果。
3.祛痰作用:小鼠口服青兰1号或醇提物有明显祛痰作用(酚红法),结晶1号则无效。
4.抗菌作用:体外抑菌试验对流感杆菌、肺炎双球菌、甲型和乙型链球菌、奈瑟氏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微湿
毒性
小鼠口服青兰1号半数致死量为24士2.6g/kg。大鼠每天口服0.24-0.96g/kg(相当于成人剂量的8-32倍),连续30天,观察一般情况、食欲、大便、体重等,未见明显异常。小鼠腹腔注射煎剂(相当于成人用量的5倍、10倍),连续15天,肺、心、肝、肾、脾病理切片未见中毒病变。小鼠口服醇提物半数致死量为25士1.7g/kg。
鉴别
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,加60%乙醇20ml,回流10min,滤过。取滤液1ml,加镁粉少量,再加盐酸2-4滴,即显橙红色。(检查黄酮类)
功能主治
祛痰;止咳;平喘。主急慢性支气管炎;支气管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平喘,镇咳,消炎。治老年慢性气管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全叶青兰
拼音注音
Quán Yè Qīnɡ Lán
出处
《陕甘宁肯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全叶青兰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除去泥沙、枯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根斜生,着生多数细须根。茎丛生,四棱形,直立或斜上,上部多分枝。叶对生,狭披针形,全缘。穗状轮伞花序顶生;萼管状,2唇形,5齿裂,当中1齿较大,每裂基部有小瘤状突起;花冠蓝色,2唇形,上唇弯拱有缺刻,下唇3裂;雄蕊4。小坚果平滑。
生境分布
生长在云杉林下向阳的小山坡上。分布新疆,甘肃等地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主要含黄酮甙类(9种以上),还含甾醇、内酯化合物、皂甙、酸性树脂等。
性味
"苦,温。"(总后卫生部《医学技术资料》(15):35,1972)
功能主治
止咳、祛痰、平喘。用于咳嗽、痰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。
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:"平喘,镇咳,消炎。治老年慢性气管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。
临床应用
治疗慢性气管炎:取全叶青兰干草15~20克,加水适量,煎至100毫升,每日2~3次分服,10天为一疗程。或制成每毫升含生药2.5克的雾化剂行气雾吸入,每次喷雾用量按生药7克计算,15次为一疗程,前10次为每天1次,后5次为隔天1次,或制成注射液行穴位注射,取膻中、定喘、身柱等穴,每穴0.5毫升,每日或隔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共治疗593例,近期控制94例(23.9%),显效118例(30%)。其中煎剂与气雾吸入疗效相似;穴位注射疗效较高,据73例观察,显效以上达80%。亦有取全叶青兰地上部分制成浸膏片,每日剂量相当于生药15克,分3次服,10天为一疗程。治疗127例,近期控制30例,显效47例,好转45例,无效5例;显效以上为60.7%。副作用:少数病人服药后有口干、腹胀、恶心、胃部轻度不适,全身发热感,尿多;2例服浸膏片后出现荨麻疹,加服抗过敏药后仍可继续服药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伞花绢毛菊
- 杄木
- 山吴萸
- 荞麦叶
- 七筋姑
- 白果
- 山岗荚
- 宿根亚麻
- 野漆树根
- 莎草蕨
- 白檀
- 丝瓜子
- 滨海前胡
- 四方麻
- 楸木皮
- 北风草
- 吹云草
- 茄子
- 山乌桕根
- 三筒管
- 鳖甲胶
- 白桂木根
- 山佩兰
- 白楠木
- 十大功劳叶
- 半边风
- 三月花
- 胡枝子根
- 杯菊
- 山大刀
- 透骨香
- 三叶木蓝
- 白沙虫药
- 七鳃鳗
- 琼越线蕨
- 白狼毒
- 羊不食
- 莼
- 荷莲豆菜
- 油杉
- 枫柳皮
- 金花菜
- 芦花
- 水虾子草
- 伞花马钱
- 三白草根
- 喜树皮
- 杉塔
- 水蔗草
- 伞形梅笠草
- 八楞木
- 双剪菜
- 苘麻根
- 茜草茎
- 槭叶止血草
- 球花紫云英
- 扁担蒿
- 三轮蒿
- 拔毒散
- 冰草
- 伞莎草
- 半圆盖阴石蕨
- 白背杨
- 白肚
- 球果藤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四季青
- 四川苦丁茶
- 清明菜
- 蔷薇叶
- 秋子梨
- 栗毛球
- 三钻风
- 三月泡
- 蝼蛄虾
- 昆明堇菜
- 白背青荚叶
- 天生草
- 槲实仁
- 黑豆衣
- 山佛手
- 伤寒草根
- 山崩砂
- 三张叶
- 扁担藤
- 点腺过路黄
- 四方盒子草
- 秋唐松草
- 三棱草
- 十萼茄
- 山乌桕
- 三色堇
- 千针万线草
- 半把伞
- 三楞筋骨草
- 蛇百子
- 琴唇万带兰
- 三叶槭根
- 八楞麻
- 巴豆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