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叶三条筋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叶三条筋
拼音注音
Máo Yè Sān Tiáo Jīn
别名
黄脉山胡椒、香油椒、朴香果、假桂皮、毛香叶、三桠乌药、香叶、三股筋、干茎树
英文名
Root or bark of Tailed Spicebush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香面叶的根、叶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ndera caudata (Nees)Hook.f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阴干或研粉用。
原形态
香面叶,小乔木,高4-12m。嫩枝叶被黄色或锈色的短柔毛。叫互生,近革质,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6-9cm、宽2-3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密被黄色或锈色短柔毛,离基3出脉;叶柄长约1cm,被毛。花小,黄绿色,单性,雌雄异株;单生:或簇生的穗状花序;花被片6,矩圆形;能育雄蕊9,花药2室,内向瓣裂。果实球形,直径5-6mm,花期2-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2300m的灌丛、疏林、路边、林缘等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南部、广西西部等地。
性味
微甘;辛;温
归经
肝;肺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;理气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瘀肿疼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,外用:适量,捣敷,或研末撒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毛叶三条筋
拼音注音
Máo Yè Sān Tiáo Jīn
别名
黄脉山胡椒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香面叶的根、叶、皮。全年可采。阴干或研粉用。
原形态
小乔木,高4~12米。嫩枝叶被黄色或锈色的短柔毛。叶互生,近革质,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6~9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密被黄色或锈色短柔毛,离基3出脉;叶柄长约1厘米,被毛。花小,黄绿色,单性,雌雄异株;单生或簇生的穗状花序;花被片6,矩圆形;能育雄蕊9,花药2室,内向瓣裂。果实球形,直径5~6毫米。花期2~3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稀疏林内或山坡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微甘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止血生肌,理气止痛。治跌打扭伤,外伤瘀肿,出血,胸痛咳嗽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复方
治扭伤瘀痛:毛叶三条筋、臭牡丹叶、曼陀罗叶,捣敷患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龙眼壳
- 木蓝
- 毛冬青
- 毛杨梅根皮
- 墨七
- 木天蓼根
- 木棉皮
- 木莲果
- 杧果叶
- 毛果小甘菊
- 毛枝卷柏
- 毛毡草
- 龙老根
- 龙脑香子
- 龙鳞草
- 密花树
- 牡丹三七
- 牡荆茎
- 牡蛎
- 木棉
- 木麻黄
- 龙牙草根
- 龙须藤
- 毛足铁线蕨
- 毛连菜
- 牡丹花
- 木半夏根
- 梅
- 毛山荆子
- 龙爪树
- 龙牙楤木
- 龙舌兰
- 墨
- 毛连
- 密纹薄芝
- 没药
- 牡蒿根
- 棘刺花
- 木达地黄
- 杧果钉
- 毛果珍珠茅
- 毛果算盘子
- 毛根杜仲
- 毛脉南蛇藤
- 龙骨风
- 满山白
- 木本远志
- 毛叶肾蕨
- 毛叶黄杞
- 毛大丁草
- 毛枝崖爬藤
- 毛荚决明
- 毛血藤
- 曼陀茄根
- 毛叶嘉榄
- 毛水苏
- 牡丹皮
- 曼陀罗根
- 梅露
- 龙棕
- 毛柄短肠蕨
- 龙脑膏香
- 龙角草
- 毛鬼头伞
- 牡荆
- 牡荆根
- 木耳
- 木蜡树叶
- 木通根
- 毛脉酸模
- 毛蕊老鹳草
- 毛蕨根
- 龙骨莲
- 密叶绢藓
- 满山红
- 密马
- 明党参
- 木半夏果实
- 木豆
- 毛叶巴豆树
- 毛扭藓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毛黐头婆
- 木蹄
- 梅核仁
- 母丁香
- 毛叶天胡荽
- 毛稔根
- 龙胆
- 毛葡萄根皮
- 毛蜂斗草
- 墨地
- 帽辫七
- 木黄连
- 毛八角枫
- 龙常草
- 龙江风毛菊
- 龙爪菜
- 龙爪豆
- 毛枝鱼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