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刺果
《中华本草》:梅花刺果
拼音注音
Méi Huā Cì Guǒ
别名
打油果、打枪果、炮筒果、牛奶锤、狗奶子
英文名
Fruit of Himalayan Prinsepia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nsepia utilis Royl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扁核木 常绿或落叶灌木,高1-5m。老枝粗壮,灰绿色;小枝被黄褐色短柔毛,常为粗刺状,枝刺长达3.5cm,刺上生叶,近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约5mm;叶片卵形至狭长椭圆形,长3.5-9cm,宽1.5-3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锯齿或全缘,花两性;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萼筒杯状,上部5裂,裂片半圆形或宽卵形,边缘有齿;花瓣5,白色,基部有短爪;雄蕊多数,2-3轮着生于花盘上;心皮1,子房上位。核果长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1-1.5cm,暗紫红色,有粉霜,宿萼反折,核平滑,紫红色。花期4-5月。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560m的山坡溪边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台湾、贵州、四川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、酸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健胃消食,明目退翳,解毒。主食积不化,目翳多泪,疮毒痈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
复方
治目翳多泪: 梅花刺果一两。煎水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梅花刺果
拼音注音
Méi Huā Cì Guǒ
别名
打油果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打枪果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。夏、秋季采。
性味
性温,味苦酸。
功能主治
去翳。
复方
治目翳多泪:梅花刺果一两;煎水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八角枫
- 曲枝假蓝
- 菊苣
- 野竹兰
- 大母猪藤
- 狗尾巴参
- 小飞蓬
- 天葵草
- 灯心草
- 密褶红菇
- 广枝仁
- 白花柴
- 候风藤
- 银柴胡
- 玉叶金花
- 细柄薯蓣
- 对叶林根
- 猪毛针
- 合掌消
- 天南星
- 野火绳
- 及己
- 墨汁鬼伞
- 大树甘草
- 苍蝇草
- 止泻木皮
- 大昏头鸡
- 灵猫肉
- 茺蔚子
- 太白花
- 头顶一支花
- 秋牡丹根
- 甘土
- 厚叶素馨
- 秋海棠
- 骆驼蹄草
- 毛草龙
- 黄屈花
- 花叶竹芋
- 单条草
- 天蓬草
- 母丁香
- 狗爪豆
- 白头翁
- 还亮草
- 天水蚁草
- 天萝水
- 大鹅儿肠
- 梦花根
- 母猪半夏
- 花椒根
- 制何首乌
- 枫寄生
- 金银花露
- 天脚板根
- 紫萁
- 竹凌霄
- 土一枝蒿
- 灯笼果
- 干饧糟
- 山甘草
- 萝芒树皮
- 九连灯
- 天山花楸
- 西瓜霜
- 藿香露
- 胡颓子根
- 托腰散
- 羚羊肉
- 花鱼
- 六方藤
- 掉毛草
- 独叶山兰
- 唐松草
- 全光菊
- 太白韭
- 夏枯草露
- 乌榄树皮
- 荨麻
- 木蜡树根
- 牡蛎
- 云南希草
- 红酸杆
- 土白芨
- 复生草
- 金线包
- 昙花
- 花生衣
- 鼠曲草
- 连蕊茶
- 锦灯笼
- 牡丹三七
- 对节叶根
- 枳茹
- 银箔
- 榄仁树子
- 风毛菊
- 野鸡草
- 大叶矶松
- 川素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