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鬃参
《中华本草》:马鬃参
拼音注音
Mǎ Zōnɡ Shēn
别名
补草根、小白锦
英文名
Argent Bluebellflower
出处
始载于《丽江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总花蓝钟花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总花蓝钟花 多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茎基粗壮而木质化,具宿存的鳞片,鲜片少数,卵形,长约2mm。茎上升,木质化,不分枝或具多数短枝,密被灰白色茸毛。叶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,几无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0.5-1cm,宽1-3mm,先端渐尖,基部急尖,最宽处在中部以下,边缘强烈反卷,全缘,两面均被疏柔毛。花单生于主茎和分枝顶端,常偏向茎之一侧而呈总状花序式样,几无梗;花萼筒状,花期筒长约8mm,内外被毛;花冠力筒状钟形,长2.8-3.5cm,蓝色或紫色,外面无毛,内面喉部密生柔毛,裂片倒卵状长圆形,长0.9-1.2cm,先端常簇生数根刚毛。花期8-9月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-3600m的干旱山坡、沙丘或松林间沙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西北部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健脾附温;舒筋活络。主脾虚乏力;小儿泄泻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各家论述
《丽江中草药》:有健脾除湿的功能。用于小儿腹泻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马鬃参
别名
补草根、小白棉
来源
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.,以根、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甘、苦,温。
功能主治
健脾除湿,通经活络。主治小儿乳毒(吃宿奶)腹泻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配方用,2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佛手
- 蝙蝠葛
- 凤凰衣
- 红粉
- 碗花草根
- 仙环小皮伞
- 獾骨
- 椬梧
- 水牛角浓缩粉
- 河豚
- 土当归
- 羊胆
- 喜树叶
- 红根草
- 硬骨藤
- 剑叶铁角蕨
- 海蕴
- 狗牙花
- 羊骨
- 山地豆
- 鳗鲡鱼血
- 苦艾
- 罗勒根
- 黄竹参
- 樱桃核
- 野鸡肉
- 红果参
- 臭灵丹
- 云南冻青叶
- 椿树花
- 九龙盘
- 绿萼梅
- 大叶桉果
- 香樟叶
- 老来青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偷筋草
- 台蘑
- 吐烟花
- 老君须
- 芫青
- 桃枝
- 菟丝子
- 乌骨藤
- 一文钱
- 甜瓜皮
- 冬瓜皮
- 白淋草
- 桐叶
- 肋柱花
- 玉簪根
- 蚯蚓
- 黄桷叶
- 千年艾
- 假木通
- 米团花
- 甜瓜根
- 藤乌
- 墙草
- 全毛悬钩子
- 花被单
- 千金花
- 七星草乌
- 千叶独活根
- 枪乌贼
- 黄栌根
- 马先蒿
- 菊花苗
- 五龙根
- 金丝藤
- 燕麦灵
- 小赤麻
- 红须须
- 金珠柳
- 土八角
- 蝇子草
- 油渣果
- 排骨灵
- 凤尾七
- 大横纹
- 秋海棠根
- 常山
- 皂荚叶
- 单刀根
- 条叶垂头菊
- 唐古特青兰
- 臭李皮
- 银牙莲
- 细叶大戟
- 蓼子草
- 心叶忽布
- 盐肤木根
- 金钮扣
- 乌蔹莓
- 羊蹄实
- 棉花子
- 小狼毒
- 紫楠根
- 绢毛苣
- 土大黄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