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贞叶
《中华本草》:女贞叶
拼音注音
Nǚ Zhēn Yè
别名
冬青叶、土金刚叶、爆竹叶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gustrum lucidum Ait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可达25m。树皮灰褐色。枝黄褐色、灰色或紫红色,圆柱形,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3cm,上面具沟;叶片革质,卵形、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,长6-17cm,宽3-8cm,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,基部圆形,有时宽楔形或渐狭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8-20cm,宽8-25cm;花序梗长达3cm;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,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,凋落;花无梗或近无梗;花萼无毛,长1.5-2mm,齿不明显或近截形;花冠长4-5mm,裂片长2-2.5mm,反折;花丝长1.5-3mm,花药长圆形,长1-1.5mm;花柱长1.5-2mm,柱头棒状。果肾形或近肾形,长7-10mm,径4-6mm,深蓝黑色,成熟时呈红黑色,被白粉。花期5-7月,果期7月至翌年5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于陕西、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。
化学成分
女贞叶含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对一羟基苯乙醇(p-hydroxyphenylethyl alcohol),大波斯菊甙(cosmossin),木(木犀)草素-7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glucoside)[1],及丁香甙(syrin-gin)[2],熊果酸(ursolic acid)[3]。
药理作用
用其鲜叶与干青蒿制成针剂,体外实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大肠杆菌皆有抑制作用(试管法、平板法),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丁香甙、鞣酸和青蒿的结合物。肌注后能很好的吸收,无明显毒性(兔、人)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明目,解毒散瘀;消肿止咳。主头目昏痛;风热赤眼;口舌生疮;牙龈肿痛;疮肿溃烂,水火烫伤;肺热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绞汁含漱;熬膏涂或点眼。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除风散血,消肿定痛。治头目昏痛,诸恶疮肿,疡疮溃烂,久者以水煮,乘热贴之,频频换易,米醋煮亦可。口舌生疮,舌肿胀出,捣汁含浸吐涎。2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外敷止因伤出血,消炎消肿,治汤火伤。内服可止咳嗽,止吐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女贞叶
拼音注音
Nǚ Zhēn Yè
别名
冬青叶(《海上方》),土金刚叶、爆竹叶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叶片,全年可采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微苦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,明目,消肿,止痛。治头目昏痛,风热赤跟,疮肿溃烂,烫伤,口腔炎。
①《纲目》:"除风散血,消肿定痛。治头目昏痛,诸恶疮肿,珩疮溃烂,久者以水煮,乘热贴之,频频换易,米醋煮亦可。口舌生疮,舌肿胀出,捣汁含浸吐涎。"
②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外敷止因伤出血,消炎消肿,治汤火伤。内服可止咳嗽,止吐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汁含漱、熬膏涂或点眼。
复方
①治赤眼:以新砖二片,冬青叶五斗,捣自然汁,浸砖数日,令透取出,掘地坑架砖于内,四下空,覆之日久,侯砖上粉霜起,取霜,入脑子少许,无亦得,点眼大妙。(《海上方》冬青方)
②治风热赤眼:雅州黄连二两,冬青叶四两。水浸三日夜,熬成膏,收点眼。(《简便单方》)
③治火烫伤:女贞叶、酸枣树皮,金樱子树皮。麻油熬成膏,搽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④治口腔炎、牙周炎:女贞鲜叶捣汁含漱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临床应用
①治疗烧伤和放射性损伤
女贞叶0.5斤入麻油1斤中煎,待叶枯后去叶,加黄蜡(冬天2.5两,夏天3两)熔化收膏。外敷损伤处,每日1次,治30例Ⅰ~Ⅲ°烧烫伤及放射性损伤,面积由1~20%不等,均取得治疗效果。本药之特点为创面愈合速度较快,Ⅱ烧烫伤8天左右可愈合,放射性损伤10天左右可愈合。且此药具有清热、消炎,止痛,生肌作用,在使用时不需特殊消毒。
②治疗急性菌痢
取新鲜女贞叶制成200%浓度煎液。每次口服20~30毫升,每日3次,疗程1周。同时加用阿托品口服止痛。共治86例,结果3天治愈者34例,6天治愈者36例,9天治愈者2例,有2例服药2天好转,因中断治疗,1周内复发,经再服药6天治愈,其余12例服药2~3天后疗效不佳而改用他药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飞扬草
- 赤火绳
- 丁香蓼
- 飞机草
- 消毒药
- 短蕊万寿竹
- 追风伞
- 猴骨
- 三叶排草
- 栗子
- 黄葛树
- 鷩雉
- 接骨木
- 紫草
- 大皂角
- 楮皮间白汁
- 绿茎槲寄生
- 喜树皮
- 甘蓝
- 酸水草
- 仙掌子
- 佛手柑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越橘果
- 盒果藤
- 东廧子
- 降香
- 竹节参
- 柳白皮
- 甜茶藤
- 小丁香
- 软枣子
- 柞木枝
- 鹿蹄肉
- 七厘丹
- 华山矾根
- 野三七
- 狭叶山胡椒
- 六轴子
- 枇杷叶露
- 蚕豆壳
- 毛黄堇
- 榆枝
- 毛柴胡
- 刺葡萄
- 椴叶独活
- 芨芨草
- 九龙藤
- 露兜竻花
- 茱苓草
- 小叶柳
- 麻腐
- 太平莓
- 山蚂蝗
- 水龙胆草根
- (鱼彭)鱼鳃
- 家独行菜
- 苦天茄
- 三叶青
- 米皮糠
- 衡州乌药
- 一味药
- 翼核果
- 藜茎
- 宁波溲疏
- 山莨菪
- 莿(木冬)
- 红白二丸果
- 姬蕨
- 肖菝葜
- 小扁草
- 大散血
- 莲生桂子草根
- 玉蜀黍根
- 菟丝
- 鹅掌揪根
- 过江龙子
- 石香葇
- 一枝蒿
- 金腰燕
- 野鸦椿根
- 铁篱笆
- 桦木皮
- 金剪刀草
- 胭木
- 飞蛾树
- 糯稻根
- 松花粉
- 木荷
- 花被单
- 四川苦丁茶
- 紫苏子
- 桑枝
- 刺针草
- 苍山橐吾
- 叉枝鸦葱
- 刺南蛇藤
- 栾华
- 柳叶亚菊蒿
- 浙皖粗筒苣苔